作者:医院药剂科王丽娜向倩赵宁
来源:本文首发健康报·药点(jkb-yd)。转载此文章须经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及本页链接。
截至8月18日早晨,天津港爆炸事故的住院治疗伤员已达到人,其中大部分伤员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烧伤,还有一些轻度烧伤者并没有入院治疗。医院的药师们归纳了烧伤治疗中的用药知识,并提示,在治疗中免皮试破伤风、消毒剂、外用抗生素、人血白蛋白等可能因用量较大而短缺。烧伤一般指热力,包括热液(水、汤、油等)、蒸气、高温气体、火焰、炽热金属液体或固体(如钢水、钢锭)等所引起的组织损害,主要指皮肤和/或黏膜,严重者也可伤及皮下或/和黏膜下组织,如肌肉、骨、关节甚至内脏。烫伤是由热液、蒸气等所引起的组织损伤,是热力烧伤的一种。
我们从烧伤深度的分类来看看如何选用药品:
Ⅰ度-红斑性仅伤及表皮的一部分,达表皮角质层,红肿热痛,感觉过敏,但生发层健在,因而增殖再生能力活跃,常于3~5天内愈合,不留瘢痕。一般情况下的烧伤、烫伤涂擦烧伤膏、烧伤油等即可,如京万红烫伤药膏、湿润烧伤膏等。
属非医保非处方类油膏剂。本方系消炎止痛、化腐生肌之剂。主治各种烧、烫伤、溃烂、化脓等证。用于Ⅰ~Ⅱ度烧烫伤;局部皮肤红斑水肿或水疱,溃破糜烂,或继发感染,疮口久不愈合者;病久成卧床过久褥疮,皮色暗红,糜烂,流黄水者。
有消毒、止痛、生肌的作用,涂擦厚度薄于1mm,每4-6小时换药,换药前将残留的药液擦去,实行暴露创面用药原则,用药两天症状无改善应及时就医。
Ⅱ度-水泡性分为浅Ⅱ度烧伤,(达真皮浅层,部分生发层健在,有较大水泡,水肿伴剧痛,皮肤感觉过敏,如未并发感染,2周左右愈合,不留瘢痕,短期内可见色素沉着。)和深Ⅱ度烧伤(达真皮深层,痛觉消失,水泡较小,水肿,皮肤感觉迟钝。一般需3~4周痊愈,愈合后有瘢痕)。
Ⅲ度-焦痂性达皮肤全层,甚至伤及皮下组织,皮肤苍白或焦黄炭化,干燥,皮革状,皮肤感觉迟钝,疼痛不明显。创面愈合较慢,多数需植皮,愈合后留有瘢痕和瘢痕挛缩。
根据疼痛程度、面积大小选用止痛药,如布洛芬,重度烧伤止痛可用吗啡、哌替啶等,但应注意禁忌症。
各种烧伤创面常用药,作外用消毒常见的浓度是1%,可直接涂擦于皮肤;2%的碘伏用于外科手术中和其他部位的消毒,稀溶液不稳定需现配现用。禁止口服,当然如果误服用了碘伏也不是无计可施,可服用大量淀粉、米汤,但要注意防治喉痉挛和肺水肿便可。
烧伤是否需要打破伤风需视烧伤深度及受伤情况而定,必要时采取肌注破伤风抗毒素(由破伤风类毒素免疫马所得的血浆,经胃酶消化后纯化制成的液体抗毒素球蛋白制剂,要特别注意高过敏性不良反应的发生),一般Ⅰ度烧伤无需使用。如需使用前需先做皮试,皮试阳性的患者需用脱敏疗法注射并密切观察患者变化做好过敏抢救防治措施,再次发生过敏反映经抢救待症状好转后,酌情可为病人缓慢注射余量。
其实烧伤的处理按照烧伤程度和烧伤面积做好分类,治疗方案及抗菌药物的选用是有规范的,由于烧伤容易发生感染和休克,因此,初期就要做好预防措施,防止休克和感染的发生。由于细菌耐药性较易产生,对烧伤创伤的患者抗菌药的选择比较困难,有文献表明,可以应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酶抑制剂与喹诺酮类药物联用治疗铜绿假单胞菌具效果较好,不但能阻止其耐药性的发生,还能表现出协同或相加作用。局部抗菌药磺胺嘧啶银,该药杀菌范围广泛,对创面无刺激,且对焦痂有一定的穿透力。可用蒸馏水配成10%~20%的糊剂涂擦在体表,也可制成含1%磺胺嘧啶银的冷霜实行半暴露或包扎用药原则,也可用于Ⅱ度和Ⅲ度创面。为防止耐药性发生,尽量避免将全身应用的抗菌药物外用,但可选用全身不常用的抗菌药物如庆大霉素、氯霉素等用于外用防治感染。
静脉补液遵循先快后慢、先晶后胶、晶胶搭配、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的原则。不能单纯补糖,必要时可给予高渗液体,针对烧伤休克期间的患者应口服含盐饮料,如口服补液盐,宜少量多次服用,成人每次50-ml为宜,过多或过急引起胃扩张,如发生恶心、呕吐频繁或已经发生胃胀等情况应及时改为静脉补液。
药师提示在此次天津港爆炸事故的救治中,部分药品比如免皮试破伤风(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由高效价破伤风抗体的健康人血浆制备而成)本就缺货的状态可能会更加严重,能否满足市场供应及其次救援任务的需求至关重要,以缓解破伤风抗毒素高过敏率带来的不便。另外常用的消毒剂、外用抗生素、重大烧伤事件中可能用到的人血白蛋白都有可能会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希望可以调集全国的资源和力量,为救援开辟一条药品供应的绿色通道。(医院郑帅、钱宇萌、刘圆圆对本文也有帮助,图片来自于网络)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