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中医药防治诊断篇

“至善园”健康平台,特聘闫永莉教授主讲“免疫与健康”专题。闫永莉教授: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并在该院从事内科临床与教学工作近40年,曾担任医院副院长,医学教育研究员。

我得了慢性胃炎吗?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压力大、节奏快,多多少少都有些胃肠道的毛病,如何去确认是否患上慢性胃炎?

1.症状诊断:你只是“可能”患上了慢性胃炎

正如基础篇提到的,慢性胃炎的症状有很多,除了胃胀、胃痛等消化系统症状,还可能有一些精神症状如焦虑、抑郁等。

但慢性胃炎的症状没有疾病特异性,所谓“没有疾病特异性”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含义:

(1)有些慢性胃炎患者并没有症状,只是在胃镜检查中发现。

(2)对于有症状的患者,并不是说出现了某种或某些症状就一定能诊断为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以及其他慢性胃病也会出现跟慢性胃炎类似的症状。

(3)症状的严重程度并不能完全代表慢性胃炎的严重程度。

所以,通过症状诊断慢性胃炎并不可靠,出现胃疼、胃胀、食欲不好等消化系统症状的人只是“可能”患上了慢性胃炎而已,真正诊断慢性胃炎需要依靠胃镜和病理检查。

2.慢性胃炎的确诊:胃镜和病理检查

慢性胃炎的确诊需要进行胃镜和胃黏膜的病理组织学检查。胃镜检查通过将一根带着镜头的管道插入胃中,可以很直接的看到胃黏膜的情况,同时可以通过活检钳取一小块胃黏膜在显微镜下进行病理组织学的检查。慢性胃炎属于病理诊断,最终的结果还是要等待病理检查报告。但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慢性胃炎情况略有不同。对于慢性浅表性胃炎性胃炎来说,通过之前的研究发现,胃镜检查结果和病理检查之间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所以胃镜检查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就基本可以确诊了;但如果胃镜检查怀疑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话,还需要通过病理检查结果最终确认才可以。

很多患者会认为从胃黏膜上取一块黏膜下来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可能会很疼,实际上,因为神经分布的原因,在胃黏膜上取活检,人并不会感觉到疼痛,只有一些患者在活检之后会感觉到疼痛;而且,取的黏膜体积很小,直径只有大约3~5毫米;胃黏膜还有强大的再生能力,取活检之后大约几天就能愈合。所以不必对此有太多的顾虑。

3.慢性胃炎的病因诊断:不得不提的幽门螺旋杆菌检测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关系非常密切,大约有60~70%的慢性胃炎都是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一般来说,诊断慢性胃炎的患者应在胃镜检查的同时或之后常规进行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测。

(1)侵入性检查:包括胃镜检查时同时进行的快速尿素酶实验、黏膜组织镜检或组织切片染色等。

(2)非侵入性检查:13C或14C呼气实验、抗体检测等。目前临床中最常用的是快速尿素酶实验和13C或14C呼气实验。

4.诊断后的担忧:得了慢性胃炎可怕吗?

慢性胃炎是一种预后良好的疾病,得了慢性胃炎并不可怕,只要积极治疗和调养,可以很快缓解症状,当机体增强了健康动力和免疫力,就会阻断疾病向不好的方向转化的过程,让人体的疾病状态向健康动态的转化。

对于慢性浅表性胃炎来说,除了症状发作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外,一般来说,不会有更为严重的后果,只要按照医生的处方用药治疗,并注意在生活中的调养,很快就能恢复健康。

值得一提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被认为是一种癌前疾病,很多医生也常常跟患者强调这一点,搞得很多患了萎缩性胃炎的人忧心忡忡。事实上,即便是得了慢性萎缩性胃炎,也并不可怕,为什么呢?“萎缩”是指在胃黏膜中腺体的萎缩,不是整个胃的萎缩,不是胃腔的变小,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的胃黏膜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萎缩,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萎缩是一种半生理的衰老现象。

所以,综合以上我们知道,得了慢性胃炎并不可怕,只要保持良好心态,积极治疗,尽量避免对胃黏膜有损害的药物,保护机体的健康动力,疾病就不会向不良的方向转化。

享受健康,







































中年白癜风怎么治疗好
白癜风早期症状图解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njingwang.net/yfcs/14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