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目前我国疫苗分为两类,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据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由受种者或其监护人承担费用。
表1-我国现行的儿童免疫程序
免疫年龄
疫苗
出生
乙肝疫苗(第1针)、卡介苗
1月龄
乙肝疫苗(第2针)
2月龄
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第1剂
3月龄
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第2剂)滴剂
百白破联合疫苗(第1针)
4月龄
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第3剂)滴剂
百白破联合疫苗(第2针)
5月龄
百白破联合疫苗(第3针)
6月龄
乙肝疫苗(第3针)A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第1针)
8月龄
麻风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或乙脑灭活疫苗(第1、2针,间隔7-10天)
9月龄
A群流脑疫苗(第2针)
18月龄
甲肝减毒活疫苗或甲肝灭活疫苗(第1针)
1.5岁-2岁
百白破联合疫苗(第4针)、麻腮风疫苗
2岁
乙脑减毒活疫苗(第2针)或乙脑灭活疫苗(第3剂)
2-2.5岁
甲肝灭活疫苗(第2针)
3岁
流脑A+C群疫苗(第1针)
4岁
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第4剂)滴剂
6岁
流脑A+C群疫苗(第2剂)白破疫苗(1)
二、常见第二类疫苗及注意事项
表2-第二类疫苗及注意事项
年龄
疫苗
注意事项
2岁以上高危人群
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
预防肺炎球菌性肺炎,上臂外侧三角肌皮下或肌肉注射,严禁皮内注射和血管内注射
6月龄以上
流行性感冒疫苗
接种后半年至1年有预防同型流感的作用
过敏体质,尤其是鸡蛋过敏不宜接种
6-35月龄接种2次;36月龄接种1次
高峰前1-2月接种效果好
2月以上
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Hib疫苗)
预防Hib感染导致的疾病,如脑膜炎、肺炎、会厌炎、败血症、蜂窝织炎等
6月-3岁
口服轮状病毒疫苗
刺激产生A群轮状病毒抗体,预防秋季腹泻
口服疫苗,禁止用热水送服
1岁
水痘疫苗
预防水痘的唯一有效手段
1-12岁第一剂,13岁以上及成人接种第2剂
2月—2岁
五联苗(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
2、3、4月龄进行3剂基础免疫,在18—24月龄进行1剂加强免疫。
三、接种疫苗的常见问题
1、宝宝不适合接种的情况
很多家长会咨询医务工作者家里的宝宝什么情况下不能接种疫苗。其实每种疫苗都有一定的接种对象,包括一般禁忌症及特殊禁忌症。一般禁忌症包括急性传染病的潜伏期、前驱期、发病期及恢复期,发热或患严重的慢性疾病如右向左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肝脏病、肾病、活动性结核、化脓性皮肤病、免疫缺陷病或过敏体质如反复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癫痫或惊厥史等。特殊禁忌症针对于某种特定的疫苗,更应该严格掌握。
2、接种疫苗后皮肤红肿
疫苗作为一种外来刺激,可引起注射部位的局部反映,一般在接种疫苗后24小时左右,可见到注射部位红肿热痛现象。根据红肿直径分为弱、中等和强反映。可给与对症处理如接种24时后用干净白毛巾热敷、土豆切薄片多次贴患处等方法。一般在24-48小时内可缓解,医院诊治说明情况。
3、接种疫苗后发热
此为疫苗接种后的全身反映,主要发生在接种疫苗后的8-24小时。根据体温水平,37.1-37.5℃为弱反应;37.6-38.5℃为中反应;38.5℃为强反映。通常为中弱反应,同时可伴随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全身反映严重者可给与对症处理,如口服退热药,给与解痉止痛等治疗,严重症状家医院诊治,此情况下次接种时一定告知接种人员。
4、疫苗可以推后接种么?
对于不能按时接种疫苗的宝宝,最好推迟接种,不要提前。若间隔时间短,提前接种浓度叠加,发生疫苗反映的机率就会增大。一般可以推迟1个月,如果超过一个月才补种仍然有效,不过抵抗疾病的效果可能会没有那么好。
5、不打疫苗会怎样?
(1)脊髓灰质炎疫苗
脊灰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可在数小时内造成全面性瘫痪。在脊灰疫苗问世之前,几乎所有儿童都会感染脊灰病毒,每例感染病例中会有一例出现不可逆转的瘫痪。在瘫痪病例中,5%-10%的患者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因为有了脊灰疫苗,脊灰病例自年以来减少了99%以上。
(2)破伤风
破伤风通常是致死性的感染性疾病,病死率在10%~70%之间;即使在具医院里,死亡率也有10%~20%。
20世纪80年代全球有80万左右新生儿死于破伤风,2年降到了18万人,8年下降到5万人。
(3)麻疹
麻疹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严重疾病。在没有疫苗的年代,超过90%的人在10岁前感染了麻疹病毒,其中多数可出现症状。年,在广泛开展疫苗接种之前,估计麻疹每年在全世界造成万人死亡。
(4)百日咳
百日咳是引起全球婴幼儿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8年全球百日咳发病约万例(其中95%发生在发展中国家),约19.5万儿童因此死亡。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实施大规模疫苗接种后,发达国家的百日咳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了90%以上。
(5)白喉
历史上白喉一直是最令人恐怖的儿童期疾病之一,19世纪80年代在欧洲和美国发生的白喉大流行期间,一些地方的病死率高达50%。据估计在20世纪80年代大量使用白喉类毒素以前,在发展中国家每年约有万病例,5万~6万例死亡。在~0年期间,白喉在全球的总报告病例数减少了90%以上。
(6)乙脑
乙脑是一种由蚊类传播的疾病,发病后病死率较高(5%~50%),约有1/3的幸存者愈后留下终生的神经精神障碍。我国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大规模使用乙脑疫苗,发病率从之前的20.92/10万下降到如今的小于1/10万。
(7)流脑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是世界性流行病,因其发病率及病死率高而为人们所。全世界每年发生30万~35万流脑病例,总病死率在5%~10%。中国是流脑高发区,曾出现过5次大流行,发病率最高时达/10万,病死率为5.5%。上世纪80年代后我国开始推广预防接种,流脑发病率开始逐年下降,至90年代,发病率维持在1/10万的水平。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出名的白癜风医院怎么治白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