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生家有一位两岁宝宝,最近一周有点流鼻涕、发烧,王先生按照以往经验给宝宝吃了点上次剩余的头孢类抗生素,没想到吃了没多久,宝宝身上起了好多红色的小疹子,吓坏了王先生一家,医院,医生仔细询问病史后,告诉王先生,宝宝得了药疹,需要住院治疗观察……
”读到这儿,想来各位读者肯定有很多的疑问:
什么是药疹?哪些药物可以引发药疹?
如何识别自己是否得了药疹?
如何避免/减少药疹呢?
且听小编来细细为您解答~~~
1
什么是药疹?
药疹,也称为药物性皮炎,是指用药以后(可以是口服、注射、外用、栓剂等)引起的皮肤黏膜产生的炎症反应。药疹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可以表现为局部皮肤的瘙痒、轻度红斑,重者可以波及全身多个脏器,引发肝肾功能损害,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网络经常报道的“吃药后变为无皮人”就是药疹的严重类型,这种类型的药疹致死率非常高。
2
哪些药物可以引发药疹呢?
可能有的患者认为得了药疹是因为所用的药物太“毒”了或者药物本身质量有问题,其实几乎所有的药物都可以引起药疹,只是概率不同而已。
现在就由小编介绍一下我们临床中较容易引起药疹的一些药物:
(1)抗生素类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类、头孢类药物;
(2)解热镇痛类药物,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保泰松;
(3)抗癫痫和镇静催眠类药物:如苯妥因钠、苯巴比妥、卡马西平;
(4)治疗痛风的药物,如别嘌呤醇类药物;
(5)血清制剂和疫苗类药物:如破伤风抗毒素和狂犬疫苗类药物;
(6)中药和一些复方制剂:这里需要澄清的误区就是有的患者受一些不真实广告影响认为中药安全,不会引发药疹,事实上小编所在科室收治的药疹患者中有相当部分患者都是因为服用了某些“偏方”、”秘方”中药制剂后发生了药疹。
另外一些复方制剂如“VC银翘片”、“三九感冒灵”等,除了中成药成份,里边也有西药成分,患者在用药前需要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才好。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药疹除了药物因素之外,另外一个重要因素与患者本人有关,即患者本人的遗传易感性,有些患者本身是过敏体质发生药疹的概率就会高一些,如研究发现携带HLA—B*基因的患者在服用卡马西平后容易发生致命性的重症药疹;除了遗传因素外,有的药疹还与患者当时处于疾病状态如病毒感染有关。有的患者会比较疑惑:之前多次吃过这个药物都不过敏,现在怎么就过敏了,一方面可能与药物基质成分改变、交叉过敏有关,另一方面可能就与患者当时的疾病状态有关,有句诗不是说“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么,“药”还是那个“药”,人已经不是当时那个“人”了。
3
如何识别自己是否得了药疹?
药疹的临床表现是多种多样,可表现为固定型、荨麻疹型、猩红热型、多形红斑型、紫癜型、痤疮型、湿疹型、光敏型以及大疱表皮松解型、急性泛发型发疹性脓疱病、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等等类型,看到这里是不是懵圈了……别着急,以上药疹的分型是作为医护人员的我们必须掌握的啦,对于大家只要知道及早识别“药疹”,及早就诊就足够了。
这里小编就给大家交一些比较简单的方法:
(1)有用药史,需要提醒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药疹都是在用药后立刻就出现,有些过敏药物初次接触,可能在用药后4-20天后才出现皮疹,临床上有的患者需要努力回忆才突然想起来“哦,我前段时间貌似吃过XX药物”;而再次接触过敏药物,则会在数小时-数天内发病。
(2)突然起病,皮肤发红、发痒且成对称分布,进展迅速,这就要考虑药疹的可能性,需要尽快就诊;有一些特殊类型的药疹如固定型药疹、麻疹样药疹、猩红热样药疹则比较容易误诊,如果患者恰好有病毒或细菌感染症状自行服药后起疹,就需要皮肤科临床医师仔细询问病史、细致查体,必要时实验室检查,才能与感染性疾病如麻疹、风疹、猩红热等疾病进行鉴别。
总之,吃了药,身上起了“疹子”,一定要记得及早到皮肤科就诊,及时治疗。
4
如何避免/减少药疹呢?
(1)牢记过敏药物的药敏,避免接触/使用已经过敏或与过敏药结构相似的药物。
(2)切勿随意用药,不少患者发生药疹均是发烧了、流鼻涕了随便吃药,结果发生药疹了。
(3)在静滴或输注头孢类抗生素以及一些其他药物时,配合医护人员做皮试,皮试阳性的不要再用该种药物,看到这里有的患者肯定又有疑惑了,我都做了皮试了,为何还发生了药疹呢?这是因为皮试主要用来预测过敏性休克等速发型过敏反应,但也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可能。而且,要知道药疹的发生并不是都是速发型过敏反应引发的,因此皮试阴性的患者完全有可能出现药疹。在缺乏既往过敏史情况下,多数药物是不能通过皮试或其他方法预估是否过敏。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在用药后提高警惕,注意是否出现皮疹、红斑、瘙痒等症状,一旦出现则应立刻停药,并及时就诊、治疗。
文
皮肤病院孔淑贞
校正
皮肤病院耿松梅
编辑
宣传部傅媛馨
西安交大二附院
大义大医为生命之光
仁心仁术尚德尚医求实奉献开拓创新
到哪里看白癜风比较好治疗白癜风的小偏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