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由经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的破伤风梭菌分泌的神经毒素引起,其临床特征是肌肉痉挛,随着病情进展,轻微的刺激也有可能诱发全身强直性发作,从而导致各种并发症,甚至引起死亡,是一种特异性感染。
推荐意见1:人类对破伤风无自然免疫力,需要进行人工免疫需要进行人工免疫。创伤后早期彻底清创是关键措施之一。
推荐意见2:主动免疫对于破伤风预防至关重要。进一步提高计划免疫的覆盖率,强调全程免疫强调全程免疫。
目前我国儿童计划免疫选用破伤风多联疫苗,共5针,前4针为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分别在出生后3个月、4个月、5个月及18个月肌内注射,第5针为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在6岁时应用,成人如未免疫,可使用Td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前两针间隔4-8周,在0.5-1.0年后进行第三次强化注射。
推荐意见3:被动免疫药物目前有精制破伤风抗毒素风抗毒素、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及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过敏试验方法为:用0.9%氯化钠注射液将抗毒素稀释10倍(0.1ml抗毒素加0.9ml氯化钠注射液),在前臂掌侧皮内注射0.05ml,观察30min,注射部位无明显反应者为阴性,可在严密观察下直接注射抗毒素,如注射部位出现皮丘增大、红肿、浸润,特别是形似伪足或有痒感者,为阳性反应,可行脱敏注射法,如注射局部反应特别严重或伴有全身症状,如荨麻疹、鼻咽刺痒、喷嚏等,则为强阳性反应,应避免使用抗毒素。
脱敏注射法:用0.9%氯化钠注射液将抗毒素稀释10倍后,分次小量皮下注射,每次注射后观察30min,观察有无紫绀、气喘、脉搏加速等,如均无反应,可按照以下顺序,第1次0.2ml,第2次0.4ml,第3次0.8ml,第4次为剩余的量一次注射,如皮试为强阳性或既往有过敏史,每次的量应适当减少。注射抗毒素后,须观察至少30min方可离开。
推荐意见4:污染伤口和损伤组织应立即充分清创,消毒,清除坏死组织,不建议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破伤风杆菌感染。
推荐意见5:破伤风患者需要镇静镇痛甚至肌松治疗以控制肌肉痉挛,可以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可以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右美托咪定、芬太尼等。硫酸镁可以作为辅助,但不推荐常规使用。
硫酸镁用量建议:静脉负荷剂量40mg/kg,给药时间大于30min,维持剂量为体重大于45kg静滴2g/h,小于45kg时静滴1.5g/h,直至痉挛被控制,或出现毒性反应。使用过程中注意监测膝腱呼吸次数和尿量,查血镁浓度。
推荐意见6:吗啡或芬太尼持续静脉滴注可用于控制自主神经功能障碍,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存在争议受体阻滞剂的使用存在争议,不推荐作为常规使用。发生低血压时,建议补液及静脉给予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
推荐意见7:建议在给予被动免疫治疗后1-6h彻底清创,清创前可将适量破伤风抗毒素浸润注射于伤口周围的组织中。
推荐意见8:抗生素在破伤风的治疗中发挥辅助作用,建议给予抗生素以抑制伤口中的破伤风梭菌增殖,推荐的一线用药有甲硝唑和青霉素。
青霉素剂量为(80-)万U,肌内注射,4-6h/次,或(-0)万U,2-4次/d静脉滴注;甲硝唑为2.5g/d,每日分3-4次口服或静滴,疗程一般为7-10d。
推荐意见9:尽快使用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破伤风抗毒素。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剂量为-IU,破伤风抗毒素的剂量为-000IU。破伤风感染不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力,应给予主动免疫。
首选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儿童与成人用量相同。
推荐意见10:破伤风患者应注意避免声光刺激破伤风患者应注意避免声光刺激,减少不必要的操作,在操作前增加镇静药物的剂量在操作前增加镇静药物的剂量,病情较重的需要入住ICU。
推荐意见11:需加强气道管理,必要时尽早气管插管,给予机械通气,并及时气管切开,防治各种并发症,加强心理疏导。
推荐意见12:破伤风患者出汗多,能量需求高能量需求高,必须进行早期营养支持(高热量、高蛋白),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医院ICU杨中沛)
“详情请查看指南全文,原文可到中卫护研院资源专区免费下载!”
参考文献: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急诊外科专业委员会.成人破伤风急诊预防及诊疗专家共识.临床急诊杂志..19(12):-.
精彩内容推荐:
皮肤撕脱伤,指南告诉你如何处理和护理(一)
皮肤撕脱伤,指南告诉你如何处理和护理(二)
当发生电击伤,你该如何护理?
专家共识:《针刺伤防护》
农民手外伤的护理
温馨提示
投稿邮箱:hulizixun
.北京中科白颠风医院白颠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