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与小儿惊厥的诊疗救护

什么是惊厥?

惊厥,也叫惊风、抽风,是大脑皮质功能的暂时紊乱,使神经细胞的膜电位受到影响,导致神经元电流不稳定,发生不规律的连续放电。是婴幼儿时期特别是3岁以内常见的急性病症。

惊厥的发病率很高,约5~6%的宝宝曾有过一次或多次惊厥。惊厥频繁发作或持续状态危及生命,可使患儿遗留严重的后遗症,而且也影响宝宝的智力发育和健康。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表现

新生儿惊厥往往与正常活动难以区分,尤其早产儿。检查新生儿有无惊厥,必须把包被全部打开,仔细观察自然姿势和自发动作。新生儿惊厥常表现为规律性和局灶性,包括突然出现的肌张力改变、持续性伸肌强直、反复迅速的某一肢体部位抽搐、阵发性痉挛等病理状态。

可分为五种类型:轻微型,强直型,多灶性阵挛型,局灶性阵挛型和全身性肌阵挛型。按其发生频率叙述如下:

一.轻微型:

轻微型是足月儿和早产儿最常见的惊厥发作类型。由多种病因引起,常与其他惊厥发作型同时存在。其特征表现为:

1.面、口、舌的异常动作:眼皮微颤,反复眨眼,皱眉,面肌抽动,咂嘴,吸吮,伸舌,流涎,吞咽,打哈欠。

2.眼部异常动作:凝视,眼球固定直视(早产儿)或眼球强直性水平斜视、眼球震颤。

3.四肢异常运动:上肢呈游泳样、划船样或击鼓样动作,下肢踏步样、踏车样运动,某一肢体震颤或固定在某一姿势。

4.自主神经性发作:呼吸暂停、屏气、呼吸增强、鼾声呼吸,心率增快、血压升高、阵发性面红或苍白,流涎、出汗,瞳孔扩大或缩小。

二.强直型:

强直型属于脑部有器质性病变的临床表现,足月儿和早产儿均可发生。分为全身性强直和局部性强直:

1.全身性强直更常见,表现为四肢强直性伸展,有时上肢屈曲下肢伸展并伴有头后仰。

2.局灶性强直发作表现为肢体维持某种姿势,或躯干和颈部不对称姿势。有时伴有呼吸暂停和两眼球上翻,脑电图检查常有明显异常。

新生儿强直型惊厥应与去大脑强直和角弓反张相鉴别:去大脑强直时四肢和躯干呈伸直位,同时两上肢内旋,瞳孔散大,两眼球向下转,多见于颅内出血的终末期;角弓反张是背部持续后弓,主要见于核黄疸所造成的脑损伤。三.多灶性阵挛型:

多灶性阵挛型表现为多个肌肉群的阵发性节律性抽动,常见多个肢体或多个部位同时或先后交替抽动,常为游走性,此类惊厥发作常影响呼吸而发生发绀,并可出现意识障碍。新生儿多灶性阵挛性惊厥应和新生儿肢体抖动相鉴别:抖动可由声音、皮肤刺激或某一关节的被动运动而诱发,抖动时不伴眼球的异常活动,若将抖动的肢体予以屈曲,抖动可自行停止。

四.局灶性阵挛性:

局灶性阵挛性多见于早产儿,常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蛛网膜下腔出血和代谢异常所引起,多数无大脑皮质某一运动功能区的异常,无定位意义,预后良好。表现为单个肌肉群的阵发性节律性抽动,常见于单个肢体或一侧面部,有时可扩散到同侧其他部位,部分可扩展到全身,且意识清晰或轻度障碍。

五.全身性肌阵挛性:

全身性肌阵挛性常见于存在弥漫性脑损伤的新生儿,临床少见,预后较差。表现为肢体或某个孤立的部位一次或多次短促的屈曲性痉挛,也可牵涉到双上肢或双下肢。全身性肌痉挛,四肢和躯干均可同样痉挛,类似患儿痉挛症。

小儿高热惊厥临床表现

一.前期症状:先有发热,随后患儿发生极度烦躁或不时“惊跳”,精神紧张,神情惊恐,四肢肌张力突然增加,呼吸突然急促、暂停或不规律,体温骤升,面色剧变,瞳孔大小不等。二.典型症状:

惊厥出现的时间多在体温骤升38.5℃,突然起病、意识丧失、头向后仰、眼球固定上翻、凝视或斜视、口吐白沫、牙关紧闭、面部或四肢肌肉呈阵挛或强直性抽搐,严重者可出现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呼吸不整、面部青紫或大小便失禁。惊厥持续时间数秒至数分钟,发作停止后不久意识恢复,继而转入嗜睡状态。在发作时或发作后不久检查,可见瞳孔散大、对光反应迟钝,病理反射阳性等体征。

三.具体疾病的典型症状:

1.热性惊厥的类型:根据起病年龄、惊厥的严重程度、神经系统体征等可将热性惊厥分为单纯型和复杂型两个类型:

(1)单纯型多在4个月~4岁之间起病,高热后很快出现惊厥,惊厥持续时间在5~10min以内,惊厥发作为全身性,发作前后神经系统正常,热退一周后脑电图正常。此型占热性惊厥大多数,预后良好。

(2)复杂型惊厥持续时间超过15~30min,惊厥为全身性或局灶性,可有神经系统体征,一次发热过程中惊厥发作2次或2次以上;可在6个月以下或6岁以上发病。此型仅占少数。反复发作可致脑损伤,进而导致智力低下,个别患儿可发展为癫痫。

高热惊厥的分类及基本临床特征

单纯性高热惊厥

复杂性高热惊厥

发病率

热性惊厥中占80%热性惊厥中占20%首发年龄

大多在6月至3岁,6岁后罕见

任何年龄,可6月,或6岁发作时间体温

大多于病初体温骤升时(39℃)

可为低热(38℃)或无热发作形式全身性发作局限性或不对称性发作发作次数在一次热程中仅有一次惊厥发作(2/3),少数2次(1/4~1/3)反复多次(丛集式发作:24小时内反复发作≥2次)

持续时间

发作时间短暂,多数5~10分钟内。

醒后不留任何异常神经征

发作时间长(15分钟,尤其30分钟)。

留异常神经征

脑电图热退1~2周后正常热退1~2周后仍异常

预后

好,继发癫痫少

继发癫痫发生率高

2.若是低钙血症引起的抽搐,患儿可意识清楚,抽搐部位局限且恒定,常有定位意义。若意识尚未恢复再次抽搐或抽搐反复发作呈持续状态者,提示病情严重,可因脑水肿、呼吸衰竭而死亡。

3.惊厥持续状态:惊厥持续30分钟以上,或两次发作间歇期意识不能完全恢复者。为惊厥的危重型。由于惊厥时间过长可引起高热、缺氧性脑损害、脑水肿甚至脑疝。

惊厥的鉴别诊断需要根据病史、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影像诊断。其中电生理诊断和影像学诊断对判断惊厥是否存在脑器质性病变及评估其预后极为重要。一.病史:应了解母亲围产期情况,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史、分娩经过,有无围产期窒息等,对判定是否有围产期颅脑损伤极为重要。应询问家族史,是否近亲婚配,有助于区别有无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其次惊厥开始发生的时间,对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生后2~3天内发生的惊厥多考虑为围产期窒息、产伤、低血糖和低血钙引起,一周后以化脓性脑膜炎、败血症等引起较多见。二.体格检查:注意身体发育情况,了解有无早产或小样儿。新生儿检查头围大小、囟门大小和张力、骨缝有无分离。注意有无神经系统异常体征,包括意识障碍、肌张力改变、原始反射消失或减弱、双眼凝视等。有无呼吸功能障碍,有无黄疸、特殊皮疹、肝脾肿大,有无全身感染的症状。三.脑电图:

常规脑电图检查阳性率偏低,对病因的诊断意义也不大。动态脑电图提高了阳性率,但有假阳性。用24小时脑电图或视频脑电图videoEEG作为诊断工具,videoEEG的临床应用价值较好,可较长时间将发作时的录像图像与同步记录的脑电信号整合到同一屏幕上,利用直观分析发作的性质和类型,是诊断惊厥的可靠方法。

用脑电图多图像示波仪进行连续监测,可同时收录大脑异常放电和惊厥动作,约2/3患儿惊厥发作时不伴大脑癫痫波,或EEG呈癫痫持续状态而无惊厥发作,从而大大减少惊厥漏诊率。

惊厥的脑电图特点包括:

1.婴幼儿及儿童常见的双侧同步棘慢复合波少见。2.阵发性放电可见于无临床惊厥的患儿。3.围产期缺氧或产伤引起的惊厥,生后1周内脑电图诊断价值最大,此后即使患儿发展为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脑电图也可变为正常。四.其他辅助检查及影像诊断:

1.血常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增加、C-反应蛋白阳性提示感染。

2.血生化、尿常规:血糖、血钙、电解质的测定如低血糖、低血钙、高血钠、低血钠,有无血尿等,鉴别是否为代谢因素致病。

3.血红蛋白、血小板、血细胞比容下降,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脑脊液呈血性,镜检见红细胞提示有颅内出血。

4.眼底检查,有无颅内出血、颅内高压等。

5.头颅CT、X线检查及磁共振等检查可协助判定有无颅内出血、脑水肿、脑积水、脑萎缩。

惊厥的治疗与护理

首先是针对原发病变,其次才是治疗惊厥。治疗原则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必要时吸痰。如电解质紊乱导致应先纠正电解质,如低血糖应给予10%葡萄糖静脉滴注,低血钙应补充10%葡萄糖酸钙。抗惊厥药物最常用的是苯巴比妥,它具有镇静、保护脑细胞作用,静脉滴注显效快,副作用小等优点。苯巴比妥负荷量20~30mg/kg,首次10~15mg/kg静脉滴注,如未止惊,每隔10~15分钟加注5mg/kg,直至惊厥停止,维持量3~5mg/(kg·d)。还可使用地西泮,它作用极快,但维持时间短,还会引起呼吸抑制,另外可增加白蛋白与胆红素解离,对重度黄疸患儿不利。护理及管理】一.急救护理:

当宝宝出现惊厥症状,爸妈们常会被吓得魂飞魄散,医院。可行动再迅速,医院至少十几分钟,有些家长等来急救,在这焦急等待的宝贵时间里,学会适当的院前急救,从而稳定症状,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一般情况下,小儿高热惊厥3~5分钟即能缓解,因此当宝宝意识恢复、全身强直性阵发痉挛或抽搐停止,也要及时就医,进一步查明惊厥的真正原因。

1.预防窒息:

(1)惊厥发作时患儿有憋气、呼吸暂停,应立即将患儿平卧,降低床头,取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免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流入气管内引起窒息。松解衣领扣,防止呼吸道受压。

(2)及时清除患儿口鼻腔分泌物、呕吐物等。保证呼吸道通畅,颈部和背部可垫小毛巾,使颈部处于伸展位,防止意识丧失过程中的舌后坠,以畅通呼吸道。备好急救用品,如吸痰器、气管插管用具等。如出现面色青紫、呼吸暂停时立即行面罩给氧呼吸或气管插管呼吸囊辅助呼吸。

(3)在上、下牙齿间垫上敷料包裹的压舌板,防止咬伤舌头,但在抽搐或牙关紧闭时不可用力撬开,防止损伤牙齿。(4)吸氧4~6L/min,待患儿面色转红润、呼吸恢复平稳后氧流量改为1~2L/min。高热惊厥起病急骤,属危重症。抢救必须争分夺秒,以避免脑细胞受损,影响智力发育,因此及时准确有效地使用止惊药,使患儿立即停止抽搐,这是急救的关键。

2.镇静止惊:

根据医嘱给予快速有效的镇静、抗惊厥药物及中医疗法:

(1)苯巴比妥钠:是新生儿惊厥首选药物(但新生儿破伤风首选地西泮)。本药抗惊厥作用维持时间长,也有呼吸抑制及降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2)地西泮:其作用发挥快(大多在1~2分钟内止惊),较安全。缺点:作用时间短,过量可至呼吸抑制、血压降低,需观察患儿呼吸及血压变化。因此静脉推注此药需缓慢注射。

(3)10%水合氯醛:可由胃管给药或灌肠,每次0.5mg/kg,其止惊作用快而且操作简便,必要时30分钟重复使用一次。

(4)中医疗法:是既简单又经济有效的止痉方法,用手指捏、按压患儿人中、合谷、内关等穴位两三分钟;常用针刺止痉穴位:人中、合谷、少商、十宣等。3.惊厥发作时,加强看护,预防外伤:防止患儿撞跌头部引起脑外伤,更不能随意用手打患儿头部。患儿置于有床档的小床上,防止坠床,将床上硬物移开。勿强力按压或牵拉患儿抽搐肢体,避免骨折、脱臼。必要时专人看护,防止意外。4.惊厥发作时,禁忌饮食:待患儿惊厥停止、神志清醒后根据病情适当给予流质,及时补充水分摄入。二.一般护理:1.保持病室温、湿度适宜,室内空气清新。2.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强光刺激。惊厥发作不可将患儿抱起或高声呼叫,刺激可使惊厥加剧或者时间延长,各项护理操作应动作轻柔,集中进行减少对患儿的刺激。3.保证静脉通路畅通。4.清醒的患儿给予流质饮食,保证营养的供给,嘱患儿多饮水。5.防止出汗过多引起虚脱,大小便失禁的患儿要及时更换潮湿的衣裤,保持皮肤的清洁,预防皮肤感染。三.对症护理:

1.及时明确病因,给予针对性治疗及护理。

2.保暖吸氧:天冷时注意为患儿保暖,必要时可将患儿置远红外床,待稳定后置暖箱或小床。有呼吸困难及缺氧症状的患儿,根据医嘱,选择合适的给氧方式,减轻脑损伤,如缺氧严重可考虑气管插管及机械辅助通气。

3.密切观察神志、意识、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等病情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做紧急抢救,预防脑水肿。

4.物理降温:注意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降温30分钟后复测体温。

(1)水枕:脱去患儿外衣外裤,让患儿的头背部睡在4~8℃的水枕上,四肢用热水袋保暖,避免寒战,体温降至38℃以下撤去水枕。

(2)酒精擦浴:可用30~50%酒精擦洗颈部两侧、腋窝、股动脉、腘窝处。

(3)冷敷:在患儿前额、手心、大腿根处放置冷毛巾,并常更换;将热水袋中盛装冰水或冰袋,外用毛巾包裹后放置患儿的额部、颈部、腹股沟处或使用退热贴。

(4)温水擦浴:用温水毛巾反复轻轻擦拭大静脉走行处如颈部、两侧腋下、肘窝、腹股沟等处,使之皮肤发红,以利散热。

(5)温水浴:水温32~36℃,水量以没至躯干为宜,托起患儿头肩部,身体卧于盆中,时间5~10分钟,要多擦洗皮肤,帮助汗腺分泌。

四.用药护理:1.药物降温:根据医嘱口服退烧药、复方氨基比林肌肉注射或退热栓纳肛。持续高热可给予地塞米松,必要时给予人工冬眠疗法。2.疑有脑水肿时按医嘱应用地塞米松每次0.3~0.5mg/kg,或甘露醇2.5~5ml/kg,静脉快速滴注或推注。3.惊厥持续时间长,伴有代谢性酸中毒者,适量给予碱性液。有呕吐或进食困难的患儿可适当增加静脉补液。4.使用止惊药,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并记录。五.健康教育:

1.向家长讲解病情,缓解紧张情绪,小儿发生惊厥时,家长要镇定,保持安静,禁止一切不必要的刺激。

2.注意安全,加强看护,防止意外坠床。

3.要注意营养,及时补钙、维生素类。

4.指导家长掌握预防惊厥的措施及惊厥发作的急救方法:保持呼吸道通畅。将孩子放平,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口腔内的分泌物、呕吐物,以免吸入气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5.尽量避免发热因素,预防感冒。注意合理的饮食配置,增强孩子身体素质。

6.家中备体温计及小儿退烧药,一旦发热可应用退热药并多喂水,医院就诊。

预防惊厥复发

在初次惊厥后,约1/3患儿在以后高热时出现复发。多在初次高热惊厥后2年内,主要是根据起病的年龄,初次惊厥在1岁以内的复发率最高,约1/2病例会复发。在高热惊厥小儿中,1/3有第二次惊厥,1/2有第三次发作。

小儿惊厥对宝宝的健康有一定的影响,严重还会危及脑部的智力发育。因此是否会复发,对判断高热惊厥的预后是非常重要的。正所谓预防胜于治疗,要想远离小儿惊厥,就要积极进行预防,主要方法有:1.加强护理和体格锻炼:(1)天气变化时,适时添减衣服,避免受凉。(2)尽量不要到公共场所、流动人口较多的地方去,如超市、车站、电影院等,避免感冒。(3)如家人感冒,需戴口罩,尽可能与宝宝少接触。(4)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多到室外活动,使机体能适应环境,提高抵抗力,减少感染性疾病的发生。2.要注意营养均衡:除了奶类饮食以外,还应当及时添加辅食,如鱼肝油、钙片、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以及各种矿物质,不能让宝宝饥饿,以免发生低钙和低血糖性惊厥。3.要适当合理用药:防止误服有毒的药品。

4.加强看护:退热后要观察体温、出汗情况。若汗出热退,则病情好转,及时擦干身体、更换衣服,以防受凉。

专家点评

指导家长掌握预防惊厥的措施,告诉家长及时控制体温是预防高热惊厥的关键,在患儿高热医院就诊。配合医师进行惊厥急救时,必须注意看护,防止头部意外伤。给予患儿和家长相应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文章已于修改







































广东哪些医院白癜风疗效比较好
北京哪个治疗白癜风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njingwang.net/zzbx/6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