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怎么才能每天收到这种文章呢?
答案:只需点击上方蓝字药信达即可!
中医方剂学泰斗,国医大师段富津先生。段老最开始接触中医,是随师学徒,他当时所想的一定不是如何成为国医大师,只是想努力把中医学好,但就是这样的淳朴和虔诚,一步步踏出坚实的脚印,却走到了中医学的巅峰。
段富津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医方剂学泰斗、国医大师
首创方剂学的药力判断公式
段老首创方剂学药力判定公式:药力=药性+用量+配伍+用法,也就是说,决定药力的因素有药性、用量、配伍、用法四部分。每个药都有一定的偏性,所以首先你得懂药性。第二个就是药量,药量是标识药力的,比如都是发汗药,谁药力大,谁药力小,很难排列出来。等量的麻黄、桂枝,麻黄发汗力量比桂枝大,你得知道这个,这是基础药性,然后加上药量,如果把桂枝的药量加大了,把麻黄的用量减少了,那桂枝就是君药了,麻黄就听桂枝的了。
药量是标识药力的,一味药用量大药力就大,但是单独这么说不行,因为单位药力本身差别就很大。黄连和牛黄,就他们两个清热的力量相比,十分的黄连也赶不上一分牛黄,所以牛黄单位药力就大,即使用一分,药力也比十分黄连力量大。这就是方剂的药量,我们的药力判断公式就是基于这个。所以处方要讲“君臣佐使”。君药药力最大,《黄帝内经》里只是说能治主要病的药就是君药,但是没提它的药力大小,这么说也对,但是不完整。“主病之谓君”,药怎么能主病呢,必须这个方中它药力最大才能主攻这个主要的矛盾。另外还有不同的配伍和用法都对中药的药力有影响。
中医药发展道路的探索
什么叫现代化,看中医吃中药就不是现代化?熬汤药就不现代化?吃丸药就不是现代化?非得把中药提取了就是现代化了?难道这样做就是真正的搞药学?我看西药学老先生们也不能同意。中药提取丢失了很多东西,比如人参提取物治疗癌症,就这么把某个单体成分提取出来,剩下的那些都丢了。中医用人参,不是用哪个单体,而是用整个人参,成分非常复杂。人参补气,那是宏观的,不是简单的单一的某个成分。中医的特点就是宏观,不是非得是微观的单一的去看问题。“现代化”本身的含义也不清楚,中药方剂哪块不现代化,你说这么熬汤药不现代化吗,熬汤药怎么就不现代化呢。所以我不太同意当前所谓的什么科学化、现代化。如果中药不是科学,那什么叫科学?怎么给科学下定义?行之有效算不算科学?所以这些提法,好像都不太确切,都不符合中医的发展。
说到中医的现代化,中医达到什么程度叫现代化,谁也说不清楚。现代中医搞那么些实验,就包括我在内,培养这么多研究生,搞那么多实验,真正用到临床上的有多少?我看实际上没啥大用,就是培养学生能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但是我又想,你也不干他也不干,你也不闯他也不闯,闯呗!这个“闯”就是稀里糊涂的闯,闯完再说吧,但是确实糟践了很多药,浪费了很多钱,浪费了很多人力物力,但是不搞又不行,不搞实验你怎么培养人,培养人不得用钱、用物质去培养?现在是没办法,所以还得搞实验,知道不行也得搞,摸着石头过河吧。没摸着石头就要过河,现在基本上就处在这么个阶段,我看重点还是应该放在临床研究上。
中药质量问题中炮制的问题
中药炮制是必然的。炮制可以改变药性,可以增强药性,可以降低毒性,可以改变药的偏性。炮制是应该的,不炮制是不对的,但是现在部分炮制是有问题的。一是不遵古法,再一个就是炮制过程环节问题。有些药炮制过度,把药性降低了,作用降低了。半夏有毒,张仲景那时候半夏有毒怎么办,就是洗,洗洗就行了。现在不是了,现在有法半夏,清半夏,姜半夏。怎么炮制?用白矾水泡,把半夏都泡粉了,结果那些本来起作用的东西,很多都流失了,所以现在半夏就没有原来那么好的作用。
现在《中国药典》炮制规范也是尽量按照大大减轻毒性为目的去炮制,所以有些炮制是太过了,也有些不炮制,直接拿个生药上来。所以该炮制还是要炮制。有人觉得中医药不灵了,一是医生辨证不准确,另外就是不按中药理论去运用,把中药按照西药思维去运用,比如肉桂,有的人按照某些实验数据,利用中药肉桂扩血管、治冠心病,而不是按照中医理论去治,结果把病人吃得口干咽燥、烦躁不安。中医理论叫温血,温血温阳气。不按照中医理论去使用,中药西用效果肯定不好。
中医教育问题
中医教育依然是理论多、实践少,中医的实习基地严重不足,真正按中医理论和特点进行辨证论治的老师比较缺乏,所以中医学术应有的的特长得不到发挥。现在医学院校的教育和我们那时候不一样,缺乏实践教育。我们那时候临床机会相对多,虽然念书,但是也同步进行临床,现在就没有这样的条件,尤其是当今要求学医的人多,所以只好走学校集中教育的路子。
学校教育基本上是先基础后临床,虽然学制是五年、六年、七年,但是仅基础课程就学两年多,实际接触病人的机会太少了,学完还不能马上接触临床,等他忘的差不多了,也就没什么切实的体会,再去临床也不那么顺畅了。
医院校尽量让学生早临床、多接触病人,学校应该尽量为学生创造临床条件。我们现在都是尽量让学生早临床,每讲完一门课,特别是中医基础,讲到中医诊断望闻问切,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叫学生去临床实践。我们现在用两周时间,有可能还会延长到一个月,这一段叫课间见习,先去看看,什么叫望闻问切,看什么面色,什么舌苔,摸摸脉,接触临床实际。要想真正看病这还远远不够,等学生学完临床课了,就已经是将近四年时间了。所以现在学生临床动手能力很差,必须想办法改进,这对于中医的传承会有深远的影响。
推荐阅读:
1、中药药效一览表,太难得了!(收藏)
、中药饮片,宜疏不宜堵!
3、这些中药与“三七”搭配,功效翻数倍!
4、7种常见中药材、饮片造假手段全揭秘(建议收藏)
5、名著、名医、流派、老字号...一文了解中医药文化!
6、“道地药材”概念盛行,中药材品质如何保证?
7、种中药饮片可医保报销!
8、中药何时服用最佳?不宜同服食者又有哪些?
9、中药之最,每个爱中药的人,都该收藏这个排行榜!
10、中成药药性大全(太有用了)!
问题:怎么才能每天收到这种文章呢?
答案:只需长按下面的中药白癜风的治疗方法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