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考研每日回顾中药第十天

中药第十天

Chinesemateriamedica

自信满满

W

I

N

●●●

生姜(熟悉)

辛,温。归肺、脾、胃经。

1、解表散寒:发散风寒(作用轻微,用于轻症,辅助作用。)

2、温中止呕:用于脾胃寒症(作用于中焦),呕吐:胃寒引起的胃气上逆呕吐(中焦引起的),非中焦引起的生姜也是很重要的药物(呕家圣药)。

3、温肺止咳:肺寒咳嗽(辅助药物)。

特殊用法:(参考)用生姜捣汁入药,也可配竹沥,冲服或鼻饲给药,治中风卒然昏厥者,3-10滴。生姜皮为生姜根茎切下的外表皮。

性味辛、凉。功能和脾行水消肿,主要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煎服,3~10g。

香薷(熟悉)

辛,微温。归肺、脾、胃经。

1、发汗解表:作用较强(有比较明显的发汗作用);气味浓烈(可能引起胃脘不适);

2、化湿和中:可收外解风寒、内化湿浊之功(最佳主治证)。前人称“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如冬月之用麻黄”,常配伍厚朴、扁豆,如香薷散

3、利水消肿:可用于风水证;利尿作用比麻黄明显,其它症状的水肿也可以用。

特殊用法:发汗解表时候煎煮时间短些,用量小些(气味比较大);利水消肿时候,煎煮时间要长些。

本品辛温发汗之力较强,表虚有汗及暑热证当忌用。

荆芥(掌握)

辛,微温(温性不明显)。归肺、肝经。

1.祛风解表:发散风寒力量最为平和,无论风寒风热,寒热不明均可使用荆芥。用于外感表证(无风寒二字,可以用于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清头目利咽喉,风热引起的,风性轻扬最容易上扰清窍(头昏,头痛,目赤肿痛,目痒流泪)疏风热清头目。利咽喉:咽喉为内脏的门户,风热内犯,淤积在咽喉,出现了咽喉痒痛甚至红肿;

2.祛风止痒,宣散解毒,透疹:祛风用于风疹瘙痒,疮疡初起兼有表证(煎汤外敷);麻疹不透,麻疹初期,疹点不畅使用。

3.止血:炒炭后(收敛性止血药,苦味,平性,肝经)其性味已由辛温变为苦涩平和,长于理血止血,可用于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多种出血证。

此外:可以用于疮痈。

防风(掌握)

用根,产地东北又叫关防风

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1.发散解表:可以少量用于风热表征(次要作用);除发散风寒作用外,有明显的止痛作用。

2.胜湿止痛:风湿痹痛,祛风湿的作用明显。

3.止痉:肢体的抽搐肌肉的痉挛,主要用于破伤风(有一定的效果)

本品药性偏温,阴血亏虚、热病动风者不宜使用。

题目答案:C

解析:白鲜皮既治风湿热痹,又治疗湿热黄疸;茵陈、垂盆草能治疗湿热黄疸,不能治疗风湿热痹;防己能治疗风湿热痹,不能治疗湿热黄疸;丹参既不能治疗风湿热痹,也不能治疗湿热黄疸细节需把握

编辑:狗子

赞赏

长按







































中科医院专家
中科获“聚力共健”品牌影响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njingwang.net/yfcs/5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