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以前出生的人
外伤之后要预防破伤风新闻速读
XINWENSUDU
近日,我国正式发布首个《中国破伤风免疫预防专家共识》。该共医院急诊科副主任王传林联合多位专家共同完成。王传林表示,破伤风它是目前唯一一种可以用疫苗预防的非传染病。只要患者有外伤,就有发生破伤风的可能性,尤其是伤口大而深、损伤严重、有污染化脓的更应该加强防范。
破伤风痉挛毒素,是目前已知最强的毒物。破伤风痉挛毒素,人致死量是2.5ng/kg(ng即纳克,1微克=纳克)
该毒素可通过三个途径到达大脑:
①伤口经过细菌感染分泌毒素,首先由神经纤维的间隙逆神经突触播散,到达脊髓前角,上行达脑干;
②也可通过淋巴液转运到血流中,广泛扩散到组织中,使毒素广泛被神经-肌肉结合处不可逆地摄取,运到大脑;
③毒素可直接入血,造成全身播散,周围神经摄取毒素,快速到达中枢神经系统。
破伤风痉挛毒素进入大脑后,封闭大脑对肌肉舒张的调节器,造成强烈的收缩,也就是说,毒素通过干扰各种神经递质释放,包括抑制性介质释放,因此缺乏神经兴奋的抑制性介质及抑制性神经元协调作用,致使伸肌和屈肌同时强烈收缩,肌肉强直。
会出现的症状特征:
病人表现包括肌强直和肌痉挛。通常最先受影响的肌群是咀嚼肌,随后顺序为面部表情肌,颈、背、腹、四肢肌,最后为膈肌,造成张口困难和牙关紧闭,腹肌硬如板状,颈部强直、头后仰;当背、腹肌同时收缩,因背部肌群较为有力,躯干因而扭曲成弓,形成“角弓反张”或“侧弓反张”。肌痉挛是在肌强直基础上发生的,且在痉挛间期肌强直持续存在,病人常因面肌痉挛表现为皱眉、“苦笑”脸;因咽肌痉挛造成喉头阻塞、吞咽困难、呛咳;呼吸肌和膈肌痉挛造成呼吸困难、发绀、呼吸骤停;膀胱括约肌痉挛造成尿潴留。强烈的肌痉挛,可使肌断裂,甚至发生骨折。患者死亡原因多为窒息、心力衰竭或肺部并发症。
案例:
今年年初,医院收治了一位破伤风患者。患者老王,今年50岁,来自河北。今年除夕夜,他酒后与兄弟们吵了起来,弟弟抄起一块脏砖头照着他的后脑就是一下……当时,血很快止住了,但是一周之后,老王出现了脖子发硬的症状,脑子清楚,却说不出话来。随后,老王很快出现抽搐不停等症状。从河北老家送到医院时,毒素攻击得老王已经出现了苦笑面容,张不开口,言语不清,颈项强直,大汗淋漓,心率快,血压不稳,并伴有了吞咽困难,全身肌肉阵发性抽搐,四肢肌张力持续增高,腹肌紧张得硬如板,抽搐的肌肉将老王的身体狠狠地向后扳。最后被确诊为破伤风。
破伤风是破伤风梭状杆菌,在机体缺氧、感染的环境下进入机体,变成滋养体,分泌毒素,引起的一种急性中毒性病死率高的人畜共患病。
临床上常以骨骼肌持续性痉挛和对外界刺激反射兴奋性增高为特征,它是目前唯一一种可以用疫苗预防的非传染病。
由于破伤风不经空气传染,是中毒性疾病。只有患者有外伤,就有发生破伤风的可能性,尤其是伤口大而深、损伤严重、有污染化脓的更应该加强防范。但一些不被注意的外伤,如剔牙、掏耳朵、擦破肛门等也有可能引发破伤风。
破伤风杆菌进入人体后产生的痉挛毒素,是目前已知最强的毒物,破伤风痉挛毒素进入大脑后,封闭大脑对肌肉舒张的调节器,造成强烈的收缩。病人表现包括肌强直和肌痉挛。强烈的肌痉挛,可使肌断裂,甚至发生骨折。患者死亡原因多为窒息、心力衰竭或肺部并发症。
潜伏期
破伤风的潜伏期有长有短,短则2至3天,长的可达3周,甚至几个月。但大多数情况是30天之内。潜伏期与病情的危重程度呈相关性,外伤处离中枢神经越近,潜伏期越短,病情越重,反之,潜伏期长,病人相对会轻些。通常7天内发病病情严重,超过10天的相对要轻一些。
年开始,我国开展了注射百白破疫苗覆盖率90%以上的行动。年后出生的人,生后三、四、五月各打一针百白破,1岁半加强一针,6岁再打一针百破,打过这5针的人,体内产生足够抗体,并形成记忆免疫,可至少维持10年,能够防范破伤风的发生,破伤风的发生变得越来越少。
但是年以前出生没注射过全程破伤风疫苗的人,特别是年之前出生的,因为我国百白破疫苗覆盖率不足,尤其是农村的老人,因没有注射或没有注射全程的疫苗,体内没有破伤风抗体,对破伤风没有抵抗力。而破伤风细菌以无害的芽孢形式广泛存在于大自然中,而它一旦进入伤口,在缺氧环境下,会被“唤醒”变成滋养体,分泌毒素,造成机体中毒而发病。
提醒01
打过破伤风疫苗的人,注射后的5年内,由于体内抗体充足,不用担心破伤风;
02
注射后5至10年,体内有抗体,但水平会有所下降,不放心的患者(伤口深、污染重)可以考虑补打一针破伤风疫苗,可以快速产生抗体,而避免破伤风的发生;
03
注射后10年以上者,体内抗体水平较低,建议处理伤口同时,要补打破伤风疫苗。
文字
本报记者贾晓宏通讯员钟艳宇
图片
综合网络
编辑
邵小芸
贾晓宏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