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麦芽儿
国家药监局(CFDA)于年6月19日发布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发布中药药源性肝损伤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的通告(年第41号)》,该通告“旨在指导和帮助相关机构及人员有效捕捉和识别中药药源性肝损伤风险信号,科学评估患者肝损伤与中药的因果关系,有效减少误判,全面评估相关中药的安全性以及风险与获益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中药药源性肝损伤风险防控措施,降低中药新药研发的失败率及临床使用风险。”
药物性肝损伤(药物性肝病)是指药物使用过程中,因药物本身(或/及其代谢物)、或者由于个体体质对药物发生的免疫反应而导致的肝脏损伤。药物性肝损伤是临床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严重者可致急性肝衰竭甚至死亡。
年有媒体报道,在我国16医院的药物性肝损伤病例中,由中草药引起的占20%,医院的数据表明,50%以上的药物性肝损伤与中药有关。
来自美国药物性肝损伤网络研究数据显示,草药和膳食补充剂引起的肝损伤快速增加,其肝损伤构成比从年7%陡升至年19%。
来自亚太的数据显示,中草药是韩国和新加坡引起药源性肝损伤最为主要的药物。
我国较大样本的单中心和多中心临床回顾性研究表明,中药药源性肝损伤在全部药源性肝损伤中的构成比约为20%。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主要有以下原因:
民间“药食同源”“药膳”等“养生”理念造成的因摄入有毒中药造成肝损伤。
因对中药存在“天然、无毒副作用”等认识误区,研发者和企业对药品不良反应尚未予以足够的重视,造成药品毒理状况不清。
政府有关部门对中药和中草药的监管缺失。
医学界专业人士一直在呼吁政府对中药和中草药的用药安全进行监督和重视,以减少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国家药监局此次通告指导意见如能坚持贯彻执行将对中药和中草药的研发安全性起到积极作用,减少不必要的患病风险,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
作为个体,不轻信民间传统“养生”偏方、不在平日膳食中添加中草药食材可以最大程度减少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