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是以局部或全身抽搐为特征的急性疾病。传统医学很早就有“破伤风”的病名。
分娩或流产时,从阴道感染的叫“产后风”;新生儿从脐带感染的叫“脐风”。名称叫法虽不同,但均属破伤风之类。
其病因病理,是皮肤破伤后,“风毒”乘机侵入,流窜肌肤腠理经脉,引动肝风而发病。
治疗上,据早期风毒在表,中期风毒入时,以及邪去正虚各有不同。
临床辨证施治
一
风毒在表证
1.主症:头痛,发热,恶寒,无汗或少汗。初则见牙关不利,吞咽困难,继则出现睑裂变小,唇角上提,呈现哭笑面容,四肢抽搐,角弓反张,舌苔薄白,脉浮弦等症。
2.辨证与治疗:风毒侵入伤口,流窜肌肤腠理,故有头痛,发热,恶寒,无汗或少汗等卫分症状。
流窜经脉,引动肝火,故先见咀嚼肌痉挛,继则多种骨骼肌渐次痉挛(含颜面肌、颈部肌、背部肌等痉挛)。舌苔薄白,脉浮弦,为风毒尚在肌表之征。
治宜祛风解痉,透邪外出。
方用人参败毒散加味:蝉蜕45克,荆芥穗15克,川羌6克,独活6克,薄荷3克,柴胡3克,桔梗6克,前胡3克,枳壳3克,党参6克,茯苓6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七天为一疗程。
方中蝉蜕、荆芥祛风热解痉,人参败毒散祛风解毒,透邪外出。
服后出汗,兼服玉真散加味,每日3次,黄酒2两冲服。
玉真散加味:羌活9克,防风9克,天麻6克,蝉蜕30克,炙南星5克,白附子5克,以祛风镇痉。
若高热,口渴,舌红,苔白黄,原方加黄芩、连翘。
二
风毒入里证
1.主症:高热,口渴,汗出,牙关紧闭,项背反张,全身痉挛频频发作,甚至呼吸困难,声、光、震动等刺激更易引起强烈痉挛。
但意识始终清晰,腹胀满,便秘,溲赤,舌质红,苔黄燥,脉洪数或沉伏有力。
2.辨证与治疗:风毒内陷,阳明热盛,内热外蒸,故高热,口渴,汗出;热极动风,则痉挛症状加剧;声光刺激更易引起风动,故痉挛强烈;阳明腑实,故腹满、便秘、溲赤;热在气分未陷心包,故神志清晰;舌质红,苔黄燥,脉洪数,为邪进气分入里之征。
治宜清热养阴泻下,熄风解痉散毒。
玉女煎合增液承气汤加减:石膏30克,知母12克,生地15克,麦冬10克,元参15克,大黄12克,元明粉9克,甘草6克,羚羊粉2克,冲服,钩藤15克,蝉蜕30克,芥穗9克,败酱草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七天为一疗程;兼服五虎追风散加味,每日3次,每次3克,黄酒2两冲服。
方义:石膏、知母清泻阳明之热;生地、元参、麦冬、大黄、元明粉甘草润燥泻下荡热;羚羊角、钩藤平肝熄风;败酱草、清热解毒;蝉蜕、荆芥祛风热解痉,其性轻扬,引邪外出;五虎追风散(蝉蜕30克,天麻6克,全蝎7个,僵蚕7个,胆南星6克,朱砂3克,雄黄1.5克)祛风镇痉解毒。
若痰涎壅盛,原方加天竺黄竹沥、半夏。
若无便秘、腹胀,去大黄、元明粉。
若体温降近正常而痉挛仍然频作者,去石膏、知母、大黄、元明粉,加重麦冬、龙胆草。
三
邪去正虚证
1.主症:面色淡白,神疲懒言,牙关尚有不灵,肢体时有拘磅挛;午后低热,唇燥口干;舌淡红,少苔,脉细数或细弱。
2.辨证与治疗:风毒日久致伤气血,肝血虚,盘脉失养,故牙、关节不灵,肢体轻度拘挛;阴虚生内热,则低热、唇燥、口干;气虚则神疲懒言,舌淡红脉细数为血虚气阴不足之征。
治宜养血滋阴舒筋,益气和中,祛余毒。
方用四物汤合增液汤加减:当归12克,白芍12克,生地15克,枸杞子12克,沙参12克,麦冬9克,木瓜9克,川断9克,钩藤9克,党参9克,扁豆6克,蝉蜕9克,芥穗3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七天为一疗程。
方义:当归、白芍、生地补养肝血;枸杞、沙参、麦冬柔肝养阴;木瓜、川断、钩藤舒筋止痉;沙参、扁豆益气和中;蝉蜕、荆芥祛残余之风毒。
若阴虚热甚,症兼面赤、潮热、手足心热者,原方加地骨皮,丹皮各6克。
病案举例
1.张××,男,35岁,建筑工人,年3月5日初诊。五日前,左脚创伤。今头痛,高热,体温39℃,寒战,头汗出,牙关不利,吞咽困难,时而出现四肢抽搐。西医诊为“破伤风”,住院治疗。
中医检查:除上述症状外,尚有面色红润,舌淡尖红,苔薄白,脉浮弦。
分析:风毒侵入创口,流窜肌肤腠理,引动肝风,故牙关不利,吞咽困难,以及四肢抽搐;风毒尚轻,故哭笑颜不明显,风邪尚在卫分,故见头痛、高热、寒战、头汗出等症。舌淡尖红、苔薄白、脉浮弦,为邪在卫分之征。
辨证:为风毒在卫之破伤风。方以人参败毒散加味煎服。每6小时服药1次。兼服玉真散加味,黄酒冲服,每日1次。
服后出二诊:服2剂,恶寒消失,体温37.5℃,牙闭、吞咽困难抽搐等症均好转,原方续服。
三诊:上方又服四剂,诸症消失。半月后,痊愈出院。
郭××,女,19岁,学生,年8月20日初诊。半月前摔伤头部,伤口已愈合。昨日发现牙关不利,吞咽困难,呈哭笑颜,时而四肢抽搐,体温38℃,遂入院治疗。确诊为破伤风,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三日后,无明显好转,要求中医治疗。
除上述症状外,尚有头痛,发热,微恶寒,舌淡红,苔薄白,脉浮弦等症。
分析:风毒侵入创口,潜入肌腠,引动肝风,因而牙关不利,吞咽困难,呈哭笑颜,时而四肢抽搐痉挛;风毒尚在卫分,故头痛,发热,微恶风寒。舌淡红,苔薄白,脉浮弦,为风邪在表之征。
辨证:为风毒在卫分之破伤风。治宜:祛风缓痉解毒,方以:蝉蜕、荆芥、人参败毒散,兼服五玉真散加味。(方见前)
二诊:服药3剂,诸症大减,但舌红苔薄黄,脉弦。原方去党参加黄芩9克。
三诊:前方服2剂后,出现面红高热,体温39℃。头汗出,口烦渴。腹胀满,3日未大便,时而四肢抽搐,角弓反张加剧,遇光遇声则痉挛尤甚,意识清晰。舌红、苔黄燥,脉弦数。为风毒入里,阳明热盛,治宜清热泻下,缓痉解毒。方用玉女煎合增液承气汤。
四诊:2剂后,泻下3次。痉挛症状大减,体温38℃,舌红苔薄黄,脉弦数。原方去大黄、芒硝,加麦冬9克。
五诊:3剂后,诸症基本消失,仅吞咽尚感不利,体温为37.2℃,神疲懒言,口干唇燥,舌红少苔,脉细数,为气阴已伤,余渴,小毒残存,治宜益气养血,滋阴,舒筋脉。方以四物增液汤加减。
六诊:3剂后,体温正常。继服2剂,诸症消失,痊愈出院。
按语
1.破伤风可按卫、气、营、血的变化规律辨证施治。
病发初期,症兼头痛、发热、恶寒等卫分症状时,方以蝉芥人参败毒散加味,配服玉真散治疗;
中期邪传气分,玉女煎合增液承气汤加减,配服五虎追风散加味;
后期,症见气阴亏损,用四物汤合增液汤加减治疗,实践证明确有良效。
上述3个类型,可在一个患者身上全部体现到,也有的患者在某一病变阶段即可治愈。
2.破伤风患者多因心力衰竭、隔肌痉挛窒息而死,并多发生于患病中期。故对风毒入里阶段的治疗应特别重视。实践证明,蝉蜕用量在30克以上,治疗破伤风确有良效。
饮食指导
在饮食方面,要注意补充水分和营养,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轻症患者给予高热量半流质馈食。
宜多食各种新鲜水果、蔬菜,进低脂肪、低胆固醇食品,如:香菇、木耳、芹菜、豆芽、海带、藕、鱼肉、兔肉、鸡肉、鲜豆类等。
如患者出现牙关紧闭和咽部痉挛常使进食发生困难时,需要用流质饮食进行鼻饲,或给予静脉高营养。抽搐较频者禁食。
作者:欧阳军
编辑:春雨
原创授权服务请联系--或者
qq.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技术好白癜风的发病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