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算在脸上动刀动针的爱美人士
仔细看一看这则新闻
估计很难有勇气再做这个决定!
↓↓↓
富阳有家美容门诊部内用于穿刺引流和脂肪填充的针管,竟不知从何而来,投资人为躲避处罚随便拿了一堆资料出来。为查找针管的来源,城东市场监管所执法人员驱车多公里、来回十多个小时调查取证,最终识破了该美容门诊部的谎言。
▼来路不明的针管
被拆开使用的26根针管
外包装上无任何信息
近日,城东市场监管所执法人员对位于金桥北路的杭州某医疗美容门诊部进行现场检查。
执法人员在查看药品冰箱时,发现冰箱内有一盒标注为“穿刺器械”的针管,内有针管26根。执法人员仔细一看,发现这盒“穿刺器械”已经被拆封,但是盒外包装却没有任何关于医疗器械注册的信息。“像文号、批号、厂名厂址、有效期等这些应该标明的内容都没有。”执法人员当场拍照固定证据。
这一盒金属中空穿刺针长约14厘米,可用于穿刺引流和脂肪填充。执法人员告诉记者,这一类产品在穿刺力不够、针体强度不够的情况下,可能会折断,并滞留在患者身体内。此外,如果未经有效消毒就使用这类产品,可能会导致患者感染破伤风等病症。“所以,我们在检查这些医疗器械时,一定要确认这些器械安全正规,为消费者排除隐患。”
随后,执法人员询问了现场当事人这批医疗器械的来源。然而,面对问询,该当事人却一直支支吾吾,既不能说明器械的来源,也不能提供供应商、随货同行单等资料。
执法人员说:“由于询问过程中,当事人一直语焉不详,我们认为他很有可能涉嫌使用未依法注册、无合格证明文件的医疗器械。”
依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四十条“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使用单位不得经营、使用未依法注册、无合格证明文件以及过期、失效、淘汰的医疗器械”,执法人员在做了现场检查笔录后,决定将这批医疗器械依法予以扣押。
驱车多公里
来回十几个小时,揭开谎言
在后续的调查过程中,美容门诊部的投资人余某向执法人员提供了宿迁市某欣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送货单、相关供应商证照复印件、生产单位证照复印件等资料。
执法人员看到,这一送货单单号为,出售单位为宿迁市某欣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而生产单位为宿迁某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开票时间为年8月18日。
“但是,我们并没有在现场发现送货单有标明产品批号,而且投资人本人也不能提供‘穿刺器械’的出厂检验合格报告。”执法人员根据眼前的证据,判断投资人余某存在欺骗隐瞒事实的可能性。
为弄清这26根针管的来源,执法人员随后将这一情况向上级汇报。经领导批准,城东市场监管所副所长董罗民马上带上两名年轻的办案人员,赶往公里外的江苏省宿迁市,对案件做进一步调查。
8个多小时后,董罗民一行到达了宿迁市泗洪县,在取得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协助后,立即对当地的宿迁市某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进行调查。
▲执法人员在宿迁进行调查
但是,经调查比对这家公司的库存器械及产品目录后,执法人员并没有发现与“穿刺器械”相似的产品。同时,这家公司也出具了证明,证明年一整年未与涉事的宿迁市某欣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有过业务往来。
▲执法人员在宿迁进行调查
执法人员又赶赴宿迁市某欣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进行调查。
经核对销售台账,执法人员发现,年该公司也没有从宿迁某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采购医疗器械。“宿迁这两家企业提供的资料完全吻合,也就是说,富阳的这家美容门诊部不可能在年买到这批针管。”董罗民说。
这更坚定了董罗民一行的调查方向,在他们的层层问询下,宿迁市某欣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法人找到了相关资料。原来,该涉事美容门诊部确实在这家医疗器械公司进购过东西,开票日期也是年8月18日,但却是另外一款产品。“看了他给的销售产品图样,事情一下子就清楚了。”董罗民说。
虽然宿迁市某欣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并未刻意隐瞒事实真相,但也涉嫌违反《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未按规定完整真实地进行销售记录。目前,执法人员已将相关线索移交宿迁市泗洪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回到富阳后,执法人员对杭州某医疗美容门诊部投资人余某进行了第二次问询。在完整的证据面前,余某终于承认自己采购的医疗器械是无合格证明的,提供的送货单等材料也与此案无关联。
杭州某医疗美容门诊部的这一行为违反了《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四十条“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使用单位不得经营、使用未依法注册、无合格证明文件以及过期、失效、淘汰的医疗器械”的规定,属于使用无合格证明文件的医疗器械的行为。
最终
考虑到该器械货值金额较低
城东市场监管所依法做出如下处罚
没收扣押的“穿刺器械”
并对涉事美容门诊部
处以元罚款
记者周晓露实习生喻唯一通讯员韩炜
编辑夏梦荻
原创文章版权归富阳日报所有,转载须注明出处。洽谈请呼叫富报君。
周晓露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