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11月1日
第1章中药与方剂
第一节历代本草代表著作
第一节历代本草代表著作表1-1
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
历代本草代表作
学术价值
《神农本草经》,汉代,托名于神农,载药种。
①初步奠定了中药学的理论基础;
②以上、中、下三品分类;
③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
④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
⑤为本草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草经集注》,魏晋南北朝(南北朝梁代),陶弘景,载药。
①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
②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整理、补充了《本经》;
③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隋唐时期唐代,长孙无忌、李、苏敬等21人,载药种。
①开创了图文对照法编撰药学专著的先例;
②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药典性本草,并被今人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
③全面总结了唐以前的药物学成就;
④流传于海内外,对后世医药学的发展影响极大。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宋金元时期宋代,唐慎微,载药种。
①该书图文并茂,方药并收,资料翔实,医药结合;
②集宋以前本草之大成;
③使大量古代文献得以保存,具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
《本草纲目》,简称《纲目》,明代,李时珍,载药种。
①序例部分对本草史及药性理论等,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总结和发挥;
②各论按自然属性,纲举目张,成为当时最完备的分类系统;
③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
④对世界医药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做出了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
《本草纲目拾遗》,简称《纲目拾遗》,清代,赵学敏,初稿成于公元年,载药种。
①新增种,创古本草增收新药之冠;
②总结了16~18世纪本草学发展的新成就;
③对《本草纲目》略而不详的加以补充,错误的加以订正。
《中华本草》,当代,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持,南京中医药大学总编审,载药种。
全面总结了中华民族余年来传统药学成就,集中反映了20世纪中药学科、藏药学科、蒙药学科、维药学科、傣药学科及苗药学科的发展水平。
阿虎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