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基药目录点评
事件:卫健委于10月25日正式印发《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年版)》,要求于11月1日起正式执行。
点评:
新版目录增加个品种,中西药增幅基本一致
与年版目录相比,年版目录品种数量由种增加到种,增加种,小于年版目录的种增幅(到)。种药品涉及剂型余个、规格余个,与年版余个剂型、余个规格相比,剂型和规格数量与品种数量同步增加,对于指导基本药物生产流通、招标采购、合理用药、支付报销、全程监管具有重要意义。新版基药目录包括西药种、中成药种(含民族药),西药、中成药品种数量分别增加了个和65个,增幅接近,中西药的构成比例与年版保持一致。
注重药物经济学效益,纳入多个重磅治疗性用药
本次目录药品的调入结合了疾病谱顺位、发病率、疾病负担,注重保障常见病、慢性病以及负担重、危害大疾病和公共卫生等方面需求以及儿童等特殊人群用药。分品种来看,肿瘤用药新增12个,其中包括3个小分子靶向药(埃克替尼、吉非替尼和伊马替尼)和2个单抗(利妥昔单抗、曲妥珠单抗)。糖尿病用药新增9种,包括三代胰岛素(甘精胰岛素)、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利格列汀)和SGLT-2抑制剂(达格列净)等新品种。其他领域如高血压用药、精神障碍用药分别也新增8个和7个品种。考虑到支持国内中医药和创新药发展,在调整时也进行了倾斜,如调入了埃克替尼、康柏西普、复方黄黛片等国产品种。对一些上市时间较早,临床可替代,成本效益比低的品种新版目录进行了剔除,如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替加氟和丝裂霉素等。本次调入的以临床首选、优先使用的一线治疗性用药为主,注重药物临床价值和药物经济学效益,进一步加强了基本药物目录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年版目录中的中药注射液如血栓通、血塞通、脉络宁等中药注射液虽未予调出,但预计仍然受到医保控费、报销受限、辅助用药监控等政策影响。
11个非医保品种纳入,预计仍需量价博弈
本次调整也纳入了11个疗效确切但未纳入医保的药品,如索磷布韦维帕他韦、达格列净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意见》提出:在调整医保目录时,应将基药目录内的品种及时纳入。我们认为该项政策最终落实仍有待卫健委和医保局的衔接配合,话语权仍掌握在医保局手中,预计需要谈判降价,进行量价博弈才能进入医保。如果成功纳入医保且降幅不多,由于增加了基层配置和使用比例,会有较大利好。
对于基本药物,重要的规定如下:
1、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实际执行尚可),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都必须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实际上没有执行好)。18年9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意见》,提出——以省为单位明确公立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比例,不断提高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量(具体看后续政策细则,效果待观察)。而目前部分省市对于基本药物目录使用范围和比例已经有所松动,如北京、天津、辽宁已经明确基层医疗机构与二、医院统一采购目录,广东也不再对各级医疗机构(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基药的品规数量和金额比例作具体要求。
2、同时,《关于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意见》也指出——完善医保支付政策,对于基本药物目录内的治疗性药品,医保部门在调整医保目录时,按程序将符合条件的优先纳入目录范围或调整甲乙分类。即核心的话语权在医保局手里。
3、12版新进基药的品种,都是之前在医保里面的品种,后续没有政策的文件降价。
4、09版、12版新进基药的品种,自动纳入甲类医保。
本次新进基药的影响分析框架:
1、之前已在医保,本次新进基药:偏利好,利好程度取决于医保局是否纳入甲类,产品竞争格局、产品是否优秀、基层销售能力等有关
报销比列:之前属于乙类医保,报销不利不到80%,本次进基药后,需要医保局来决定是否从乙类调成甲类(报销比列%);
价格:由于之前已经在医保,参考12版的案例,预计再降价的可能性低。
量:由于基层全部配置和使用基药,所以利好,利好程度跟产品竞争格局、产品是否优秀、基层销售能力等有关,同时也跟医保局是否纳入甲类医保有关。医院看后续政策细则和实际实施效果。
2、11个之前不在医保,本次新进基药:预计需要谈判降价,对于光脚的利好,存量大的看价格降幅。
报销比列:之前不属于医保,本次进基药后,需要医保局来决定是否纳入医保;
价格:由于之前不在医保,预计需要谈判降价进入医保,量价博弈。
量:首先取决于医保局是否纳入医保,如果不纳入等于虚设,如果纳入医保,由于基层全部配置和使用基药,利好,利好程度跟产品纳入医保降价幅度,竞争格局、产品是否优秀、基层销售能力等有关。医院看后续政策细则和实际实施效果。
新版基药对行业的影响:医保资金每年的收入增速没有变化,进入医保的产品越多,对存量的医保品种压力就越大,辅助性的/治疗效果不好的产品加速退出市场。
投资建议
我们整理了重点公司新增基药品种情况(表1)和11个新纳入基药目录但未进医保目录品种(表2),结合实际情况,具体影响如下:
恒瑞医药:培门冬酶、七氟烷、异环磷酰胺、来曲唑、卡培他滨新增纳入,占公司17年工业收入11.48%。这些品种基本上不在基层使用,因此对基层利好有限,利好程度取决于医院(看后续政策细则和实际实施效果)。
华东医药:百令胶囊、吲哚布芬、吡格列酮、吗替麦考酚酯新增纳入,占公司17年工业收入40.77%。新进基药后对独家品种——百令胶囊(工业收入占比32.62%)在基层的推广构成利好,其他产品利好程度取决于医院(看后续政策细则和实际实施效果)。
天士力:芪参益气滴丸新增纳入,占公司17年工业收入2.94%。新进基药后对独家品种——芪参益气滴丸在基层的推广构成利好。
京新药业:瑞舒伐他汀、普拉克索新增纳入,占公司17年工业收入27.95%。新进基药后对非独家品种——瑞舒伐他汀(工业收入占比27.95%)在基层的推广构成利好。
乐普医疗:阿托伐他汀新增纳入,占公司17年工业收入25.72%。新进基药后对非独家品种——阿托伐他汀在基层的推广构成利好。
康弘药业:独家品种康柏西普新增纳入,占公司17年工业收入22.18%。该品种基本不在基层使用,因此对基层利好有限,利好程度取决于医院(看后续政策细则和实际实施效果)。
联邦制药:甘精胰岛素新增纳入,占公司17年工业收入0.32%。新进基药后对非独家品种——甘精胰岛素在基层的推广构成利好。医院看后续政策细则和实际实施效果。
亿帆医药:3个独家品种复方黄黛片、小儿金翘颗粒、复方银花解毒颗粒新增纳入,占公司17年工业收入3.18%。新进基药后对小儿金翘颗粒、复方银花解毒颗粒在基层的推广构成利好,复方黄黛片利好程度取决于医院(看后续政策细则和实际实施效果)。
恩华药业:丁螺环酮、瑞芬太尼新增纳入,占公司17年工业收入6.79%。新进基药后对在基层的推广构成利好。医院看后续政策细则和实际实施效果。
贝达药业:埃克替尼新增纳入,占公司17年工业收入%。该品种基本上不在基层使用,因此对基层利好有限,利好程度取决于医院(看后续政策细则和实际实施效果)。
豪森药业:培美曲塞、伊马替尼、吉西他滨、瑞格列奈新增纳入,占公司17年工业收入43.7%。培美曲塞、伊马替尼、吉西他滨基本上不在基层使用,因此对基层利好有限,利好程度取决于医院(看后续政策细则和实际实施效果)。瑞格列奈(占公司工业收入7.6%)新进基药后对在基层的推广构成利好,医院看后续政策细则和实际实施效果。
海正药业:来曲唑、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特治星)、米诺环素、瑞舒伐他汀、甲泼尼龙(甲强龙、美卓乐)、平阳霉素新增纳入,占公司17年工业收入30.78%。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特治星,独家)、米诺环素、瑞舒伐他汀、甲泼尼龙(甲强龙、美卓乐)(占公司工业收入30.57%)新进基药后对在基层的推广构成利好,医院看后续政策细则和实际实施效果。来曲唑、平阳霉素基本上不在基层使用,因此对基层利好有限,利好程度取决于医院(看后续政策细则和实际实施效果)。
中国生物制药:瑞舒伐他汀、恩替卡韦、替诺福韦二吡呋酯新增纳入,占公司17年工业收入28.57%。新进基药后对在基层的推广构成利好,医院看后续政策细则和实际实施效果。
东阳光药:独家品种奥司他韦新增纳入,占公司17年工业收入87.52%。新进基药后对在基层的推广构成利好,医院看后续政策细则和实际实施效果。
长春高新:生长激素粉针新增纳入,占公司17年工业收入3.6%。由于实际中生长激素门诊不报销而住院才报销,新进基药实际影响小。
安科生物:生长激素粉针(占收入比37%)、重组人干扰素(占收入比15%)新增纳入,占公司17年工业收入52%。由于实际中生长激素门诊不报销而住院才报销,生长激素新进基药实际影响小。重组人干扰素新进基药后对在基层的推广构成利好,医院看后续政策细则和实际实施效果。
人福医药:瑞芬太尼(2家竞争)、罗哌卡因、奥卡西平新增纳入,占公司17年工业收入18.8%。新进基药后对在基层的推广构成利好。医院看后续政策细则和实际实施效果。
华兰生物: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新增纳入,占公司17年工业收入4.2%。新进基药后对在基层的推广构成利好。医院看后续政策细则和实际实施效果。
11个新纳入基药目录但未进医保目录品种不涉及上市公司。
结论:综上分析,结合产品竞争格局,受益可能比较大的上市公司包括:华东医药、海正药业、人福医药、东阳光药、联邦制药等。大部分公司的利好程度取决于医院,需看后续政策细则和实际实施效果。
风险提示:政策落实进度缓慢,执行不及预期;降价幅度超预期。
重要声明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由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编制,仅供本公司客户参考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订阅号内容而视为客户。本订阅号不是太平洋证券报告的发布平台,如需了解详细信息,请参见太平洋证券研究院报告发布平台发布的完成报告。
本报告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负责准备本报告以及撰写本报告的所有研究分析师或工作人员在此保证,本研究报告中关于任何发行商或证券所发表的观点均如实反映分析人员的个人观点。报告中的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并不构成对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询价。我公司及其雇员对使用本报告及其内容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概不负责。我公司或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所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还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业务服务。本报告版权归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任何人使用本报告,视为同意以上声明。
杜佐远/王斌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