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朱戎博士上海中医院肾病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立秋的到来,标志着秋天的开始,气温将逐渐转凉。中医认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天主“收”,与肺气相通;冬天主“藏”,与肾气相通。
那么,是不是秋天仅仅是保养肺脏的季节,而和肾脏保养无关呢?
事实并非如此。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就指出:“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这代表了两层含义:
其一,心藏神、肾藏志,“秋收”不单单与肺有关,也和心、肾有关;
其二,如果“秋收”没有做好,就会影响“冬藏”,导致肾气、肾精不足,导致肾病复发和加重。
那么,肾病患者如何进行秋季养生,做好“秋收”呢?
?早睡早起
早睡有利于阴精的收藏,早起可以顺应阳气的舒张,因此肾病患者应该遵循自然规律,早睡早起,不要因为看电视、平板电脑追剧,或者玩手机、打游戏导致每天很晚睡觉,从而消耗自身的阴精、阳气。
?养肾防寒
秋天人体的阳气内收、表卫气虚,再加上天气逐渐转凉,肾病患者应该留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物,避免寒气侵袭、耗伤人体阳气,或者感冒后肾病复发、加重。要避免食用西瓜、冷冻食品等阴寒之品。古语虽然有“春捂秋冻”之说,但是仍然要根据个人体质情况增减衣物,同时要做好足部、腰背、颈项的保暖,早晚外出时不要穿拖鞋等露脚鞋。
?饮食防燥
秋季人体的阳气内收,气血津液也同时内敛,再加上入秋后气候干燥,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口干肤燥、鼻干咽痒等秋燥的症状。在日常饮食中,要避免辣椒、花椒、韭菜、羊肉、狗肉等辛热之品,少用葱、姜、蒜,不宜吃烧烤、火锅、以及油腻厚味,不吸烟、不喝酒。要多喝水,但是以少量、多次为宜,不要一口气喝得太多,并可食用蜂蜜、银耳、百合、山药、梨、柚子、甘蔗等生津、润燥、滋养之品。
?调节情绪
秋天自然界的萧瑟,容易使人触景生情,产生悲观失望情绪,此时情绪调养应保持安宁平静,以缓和秋天的肃杀之气对人心理上的影响。保持宁而不躁、敛而不泄、清而不浊、神气内敛,清静养神,排除杂念,达到心境宁静之状态。同时,秋高气爽,还可以和家人、好友外出游玩,登高远眺,饱览风景,使人心旷神怡。
?节制房事
中医认为肾藏精,过多的房事会导致精气外泄。秋季是个收敛的季节,更应注意顺应自然界收藏的规律,减少房事,蓄养肾精。
?适当锻炼
秋天人们可以参加一些轻松平缓、活动量小的运动,如慢跑、做操、打太极拳、散步、登山等,一般应做到身体微微有些发热为宜,这样既不会因出汗多损耗元气,又可以舒展筋骨,提高身体素质。锻炼还能增强体质,增进机体的耐寒抗病能力,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增加大脑皮层的灵活性,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旺盛的精力。
点击关键词,了解相关知识
高血压
瘙痒
皮疹
旅游透析
尿常规
运动
性生活
感冒
水
中成药
钾
血透十年
宣教手册
戳原文,咨询医生!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