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以下简称《舌尖3》),又被爱较真的网友找出了新的“槽点”。第二集中,为爱放下手术刀,转而去卖麻辣烫的小哥,切菜时老切到手,每次一切伤就去打破伤风针。最多的时候,一个月打了几十次。小哥解释说,自己这样做,是因为身上还带着医生的“职业病”。
在临床工作中,医生们经常接触到外伤伤口,其中破伤风病人并不罕见,而包括很多医务人员在内的广大民众,并没完全了解它。有时候是被玻璃扎了一下、肉里刺进一根小木刺,真的有必要这样兴师动众嘛?
其实,有些伤口看着虽小,若不谨慎处理,会给将来的你酿成大祸。因为一些特殊的小伤口必须要打破伤风的。
1.破伤风到底是怎么回事?
破伤风,是以芽孢形态广泛存在于大自然的破伤风梭状杆菌,在机体缺氧、感染的环境下进入机体,变成滋养体,分泌毒素,从而引起的一种急性中毒性病死率高的人畜共患病。在临床上常以骨骼肌持续性痉挛和对外界刺激反射兴奋性增高为特征,它是目前唯一一种可以用疫苗预防的非传染病。需要重点说明,破伤风不经空气传染,是中毒性疾病,或者可以说是感染性疾病造成的中毒。
2.什么情况下可能会得破伤风?
有外伤都有发生破伤风的可能性,尤其是伤口大而深、损伤严重、有污染化脓的更应该加强防范。但一些不被注意的外伤,如剔牙、掏耳朵、擦破肛门等也有可能引发破伤风。
(1)皮肤黏膜破损伤口均有可能(各种类型和大小的创伤都可能受到污染)。
(2)典型的高风险有污染加感染伤口,比如:开放性骨折、含铁锈或土壤的伤口、小而深的刺伤、盲管外伤、火器伤;手脚刺伤后,以泥土、香灰、柴灰等土办法敷伤口止血。
(3)非典型的外伤史:局部皮肤摩擦伤、轻微划伤、牙龈感染、出血、溃疡、脓肿等。
(4)不洁分娩的产妇和新生儿(这种情况目前不多了)、非正规的人工流产术、中耳炎、压疮、拔牙及宫口放避孕环、吸毒人员。
(5)容易忽视的:动物咬伤、烧伤、烫伤、冻伤等。
(6)甚至有些病人发病后仍找不到明显的伤处,外伤很轻微,不典型或无明显外伤史发生破伤风的占39.1%。
3.破伤风如何防治?
目前我国主要采取了针对儿童的主动免疫,但缺乏针对成人的主动免疫。破伤风的预防主要依赖于抗体,并且只能通过一级预防或二级预防实现。
破伤风的一级预防即主动免疫,指将含有破伤风类毒素(tetanus,TT)成分的疫苗接种于人体,使机体产生获得性免疫力的一种预防破伤风感染的措施。其特点是起效慢,从未接受过破伤风疫苗免疫的患者需要连续注射3剂才能达到足够的抗体滴度;如果未完成全程免疫,其作用持续时间小于5年,但全程免疫后的作用持续时间可达到5~10年,在全程免疫后进行加强免疫,其作用持续时间可达10年以上。
破伤风的二级预防即被动免疫,主要指将免疫效应物如破伤风抗毒素(tetanusantitoxin,TAT)TAT或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globulin,TIG)TIG输入体内,使机体立即获得免疫力,用于破伤风的治疗和短期的应急预防。其特点是产生效应快,输入后立即发生作用;但免疫作用维持时间较短,一般只有2~4d(TAT)或2~3周(TIG,半衰期25d)。对未接受过类毒素免疫或免疫史不清者,应注射TT预防,以获得持久免疫;若已出现破伤风或其可疑症状时,应及时进行被动免疫,但对破伤风的预防作用有限。
目前用于破伤风免疫的制剂主要有TT、TAT、TIG,其中含有TT的制剂有单价抗原疫苗、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包括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DT)和破伤风、减量白喉联合疫苗(DT),视白喉类毒素的含量而定]及百日咳?白喉类毒素?破伤风联合疫苗(简称百白破疫苗)[包括全细胞百白破疫苗(DTwP)、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DTaP)、百白破疫苗加强针(Tdap)]。
4.接触破伤风病人会被传染吗?
看来,大家真是需要正确认识破伤风啦,破伤风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个可以用破伤风疫苗预防的中毒性疾病,它不经空气传染,是一个因外伤感染造成伤口细菌分泌毒素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中毒性疾病。
破伤风杆菌大自然里到处可见,但是以芽孢形式存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所以破伤风病人是不传染的,但接触破伤风病人伤口的物品,需要严格消毒,因为破伤风杆菌芽孢很难消灭,需要高温高压来灭菌。
参考文献:
[1]内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中国破伤风免疫预防专家共识[J].中华外科杂志,,56(3):-.
Thorns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