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3月17日国医节传承国医精髓打

传承国医精髓打造健康晋江

——纪念3月17日“中国国医节”特别报道

前言

多年来,晋江市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按照“早谋划、早准备、早整改、早落实”的要求,以抓好中医药发展规划、落实中医药各项优惠政策为抓手,加强市镇村三级医疗卫生单位中医药人才、服务网络和服务能力建设,加强中医药科普和文化宣传,承办全国中医诊断学学术交流活动,建成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农村中医特色专科4个,巩固提升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成效,促进全市中医药工作持续上新台阶。

荣誉

晋江市被评为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医院被评为全国中医文化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医院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医院成为全国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省级妇科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医院晋南分院成为全国基层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全省仅8家)。

规划

大力扶持中医特色专病专科建设,培育“名中医”和“名老中医”。加强中医医疗保健康复服务工作,做强骨伤、老年病、理疗、康复医学、妇科、慢性病等专科。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科、中药房建设,在农村卫生所和社区卫生服务站逐步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以创新驱动推动中医药发展。

★名医风采★

■人物名片:郭为汀,年出生,现任医院中医主任医师,晋江市唯一一位国家级老中医药专家。从事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四十载,擅长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风后遗症、坐骨神经痛、顽固性偏头痛、消化系统疾病、风湿性关节炎、男科妇科等疑难杂症。兼任晋江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华中医药学会难治病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常委、福建省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副会长、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福建中医药大学临床带教老师、泉州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晋江市中医药学会会长等。

走进郭为汀的诊室,四面墙上挂满了奖状和锦旗,陆续有病人走进来求医问诊。郭为汀一边专心地为病人把脉,一边用幽默风趣的方式向病人讲解,病人脸上紧张的表情很快舒展开来。

郭为汀于年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中医系,先后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地培训深造,曾应邀赴美国、英国、日本、德国、丹麦及东南亚等近20个国家参加国际性学术交流会及义诊等活动。多年来,他撰写具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30多篇,先后在国家级医学刊物发表,其中多篇论文曾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等,在美国荣获金奖、最高贡献奖,在德国荣获优秀论文奖,参编论著四部,曾被福建中医药大学评为先进带教老师,曾荣获福建省首届青年中医科技优秀奖等。

郭为汀说:“为什么会学中医呢?就因为对中医药有感情。”在当过中医的外祖父及略懂医术的母亲的影响下,郭为汀自小就对中医药学产生了浓厚兴趣。

“中医学是我国的宝贵遗产。”郭为汀说,中医学不仅是传统医学,还是自然科学,最重要的是它有独特的临床疗效。中医讲究辨证论治,望闻问切,整体综合分析,确定治疗原则,拟定治疗方案,治疗中更注重标本兼治,在整体调理中康复。

郭为汀说,中医不但要继承,还要发展与创新,要与现代医学融合、接轨,进行优势互补。

多年来,郭为汀除了恪尽职守地履行一名医生的职责,为数不胜数的病人解除痛苦,还矢志不渝地刻苦钻研中医理论,融会贯通中西医经典,运用现代医学诊断技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不断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为患者解除病痛是我最大的快乐。”这是郭为汀的生活哲学。他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温馨小贴士:“春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郭为汀说,春季有倒春寒的特点,除了要及时添衣外,还要多锻炼,增强体质。饮食上,建议吃一些平肝清淡的食物,如清肺的百合,健脾胃的莲子、芡实,祛湿的薏米仁。春天易春困、春乏,也要多吃一点醒脾化湿的东西,如将红豆、莲子、薏米仁、生淮山药、茯苓一起炖汤喝。

■人物名片:郭森仁,年出生,主任医师,医院副院长。具有丰富的脾胃病诊疗经验,擅长各种脾胃疑难重症的诊疗。是福建省第三批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病分会委员、福建省中医学会经典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委、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泉州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常务理事、泉州市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委、泉州市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晋江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

在郭森仁的办公室里,摆放着一张堆满各式文件的办公桌和一台电脑。虽然没有在诊室轮值,但还是有不少人慕名来到办公室找他看诊。

年从福建中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郭森仁在从医路上一干就是36年。

提起刚从医的前十年,郭森仁风趣地称自己是个“全科医生”。年被分配到福医院的他,不仅看过内科,还要看儿科、妇科,甚至要做外伤处理、接生等工作。年,郭森仁来到晋江,晋江首个胃镜室就是由他一手操办创建起来的,迄今为止,他已为4万多名胃病患者做了胃镜检查,为数以万计的病人解除了胃病的困扰。

年1月,郭森仁调任医院副院长,协助院长分管中医工作。“医院就要做一些中医的事。”郭森仁说,中医之所以能源远流长,是因为它有独特的优势。简、便、廉、验就是中医的一大特色,简是简单、便是方便、廉是便宜、验是验证,总而言之,中医学就是用一种简单方便的方式,不需要花费太多钱,来实现治病调理的成效。

“中医起于百姓之上,落于群众之中,几年来,晋江的老百姓越来越相信中医,乐意使用中药。但每个医学都有优势和局限性,中医学也是。”在郭森仁看来,中医学和现代医学是一种可以优势互补的关系。

“除了学好、巩固好中医的治疗手段及方法外,还要努力学习、吸收现代医学知识,才能顺应医学的发展。”目前,郭森仁采用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结合方法治疗急性发热、胃肠疾病、各类肝炎及缺血性心脏病、慢性心衰、慢性气管炎等,效果显著,已治愈了困扰许多病人多年的痼疾。特别是近年来,在医院重症监护病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取得显著疗效,得到业界好评。几年来,他在国家、省级杂志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省级科研课题一项、福建中医药大学校管课题及晋江市科技局课题各一项,被福建中医药大学聘为副教授。

▲温馨小贴士:春天是个闷湿的季节。郭森仁建议,湿气重可以吃些祛湿的中药,如茯苓、白术、薏仁等,在食疗方面,用红枣、红豆、淮山药煲粥,同时,家里要防潮湿,被子要常晒,保持干燥。“春天也是个养肝的好时节,多去亲近大自然,把心态放宽,饮食上要吃得清淡些,蔬菜、菌类是不错的选择。”

■人物名片:杨锦凉,年出生,主任医师,医院副院长、市医院晋南分院院长。兼任福建中医学院医教研协会理事、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分会委员、福建省中医学会内科分会委员、泉州市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晋江市医学会副会长、晋江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年当选泉州市政协常委,两次连任九三学社泉州市委会副主委。从事中西医结合内科、肝病专业工作三十余年,致力于治疗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内科疑难重症。撰写论文数十篇,其中,《有机磷农药中毒35例死因分析》获晋江科技二等奖、《熊胆在血液病中的应用》获香港紫荆花医学奖、《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体会》获中华医学优秀成果奖,曾荣获福建省医德标兵、泉州市先进工作者、晋江市首届医德医风先进个人、十佳美丽晋江人等殊荣。

在医院晋南分院的病房里,看到杨锦凉来查房,许多患者及家属纷纷迎上前,向他询问病情。杨锦凉都一一耐心作答。“这么多年,习惯了,每天都要走一走、查一查、问一问,我们的医护队伍相对比较年轻,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杨锦凉说。

年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杨锦凉从普通医生成长为主任医师。从医三十余载,他始终坚守医生本色,以高尚的医德、高超的医术赢得广大病患者的信任。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综合论证,辩证用药,调节阴阳平衡。”杨锦凉说,中医学有独特的理论体系,效果好、副作用小又相对实惠,且中医讲究治未病,提倡健康干预,提早消除病患,深受群众欢迎。

杨锦凉说,在肝病、病毒性肝炎、消化道疾病、慢性肾炎、神经功能紊乱等方面,用中药调理,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然,中医在某些方面也有其局限性。”杨锦凉说,诊疗中,他始终坚持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针对不同病例制定不同诊疗方案,该中医用中医,该西医用西医,让患者真正得到有效治疗。

多年来,杨锦凉年门诊量均在万人以上,慕名求诊的病人甚至祖孙几代都来找他看病咨询,且这样忠诚于他医术的家庭不胜枚举。

“我们面对的是生命,要尊重生命。”杨锦凉说,他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病人。

▲温馨小贴士:夏季要消暑降温,最佳的方法是多饮水,即使不口渴也要多喝水,最好是喝茶和矿泉水。夏天喝茶特别解渴,因为茶叶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可以和口腔里的消化液发生化学反应使口腔得到滋润,消除口渴的感觉。此外,茶叶中的咖啡碱等物质进入人体后,会影响体温调节中枢,加快散热,促进身体内部废物的排泄,使整个身体感到凉快、舒服。

■人物名片:洪天启,年出生,主任医师。擅长治疗中风、眩晕、心悸、面神经麻痹等。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全国农村基层优秀中医,多次被评为晋江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在多年的研究中,洪天启取得三种创新疗法:加减桂枝茯苓汤治疗脑出血、自拟补肾活血汤治疗脑梗死、胞二磷胆碱注射液穴位注射疗法,并在国家及省级杂志、刊物上发表论文52篇,合作及参与编著3部。《洪天启论文验方集》也被福建省卫生厅中医药管理处、福建中医药学会汇编印发,供基层广大医务人员参考。

在晋江市英林中心卫生院诊室内,洪天启正在为患者诊疗。虽然时至下班时间,但仍有不少病人前来问诊,洪天启耐心接待完这些病人后,与记者聊了起来。

洪天启说,选择医生这一职业,源于初中时的梦想。在他还是一名初中生时,奶奶病了。奶奶得的是中风,由于当时医疗条件有限,几个月后,奶奶与世长辞。洪天启一边流泪一边想,如果我是医生多好,一定会想方设法把奶奶治好。

抱着这样的理想,高中时,洪天启就在同学父亲的介绍下,拜我省名老中医洪我嘉为师,利用周末学习中医启蒙知识,阅读《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有时也上山辨识草药,与中医结下不解之缘。

高中毕业后,洪天启回到家乡英林镇钞井村,成为一名赤脚医生。在经历3年的赤脚医生生涯后,他报名参加高考,被福建医科大学录取。在校期间,洪天启就对中医产生浓厚兴趣,经常查阅相关书籍,做了30多万字的笔记。

年大学毕业后,洪天启来到英林卫生院(现为英林中心卫生院),从充当全科医生到成为一名治疗中风的专家,他在这里整整工作了30多年。

多年的临床经验让洪天启对中医有了更深的理解。他打破中医主治慢性疾病的思维,利用中医治急症,先后在治疗病发脑疝、心梗、破伤风等方面取得突破,让患者得到重生。

自年接诊第一例缺血性中风患者开始,洪天启面对致残率和死亡率极高的中风病,在基层简陋的条件下,克服种种困难,致力于“中风病人的治疗和康复”研究,诊疗超过例中风病患者。

年2月,洪天启正式退休。但是离不开患者的他毅然接受了英林中心卫生院的返聘,继续每天工作数小时,为患者解除病痛。

▲温馨小贴士:中风患者往往有先兆。如果出现手脚同时麻木,但几分钟后又恢复正常,或者出现经常性头晕,就要及时求医问诊,以免延误病情。预防中风,应注意饮食清淡,适当锻炼,并少食胆固醇含量较高的食物。

■人物名片:许百轩,年出生,副主任医师。曾任中国中医药外科学会委员、中国医学会疮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学会外治分会常委、福建省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第2批继承老中医药专家经验指导老师,以及泉州市及晋江市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顾问等,曾被授予福建省名中医称誉,被评为首届“十佳美丽晋江人”,先后多次荣获省、市卫生先进工作者。从事中医临床工作60多年,在各种疮疡性疾病、皮炎、湿疹、银屑病及带状疱疹等顽固性疾病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造诣颇深。曾参加过全国性中医外科、外治、青草药等学术研讨会60多次,撰写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并指导出版《许百轩中医外科治验集》《许百轩中医外科临床录》专著2部。

在晋江江滨综合门诊部,年逾七旬的许百轩还在忙着给慕名而来的病人诊治。“年纪大了,精力没有那么好,但病人来了,我得有求必应。”许百轩说。

年,14岁的许百轩到了何火仙门下学医、继承衣钵。“皮肤病看似简单,但容易反复发作,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将心比心,病人的痛苦就是我们的痛苦。”虽不善言辞,但说起病人的病痛,许百轩一脸认真。

受先师影响,经长期临床工作历练,在汲取祖传精髓的同时,许百轩潜心钻研,研制了大量有效的外用制剂,特别对民间青草药和单验偏方治疗的采用和对丹膏丸散的应用,在治疗皮肤科顽疾方面常取得独特疗效,深受海内外患者的信赖和好评。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许百轩并不满足于已掌握的医术。他说:“祖传的中医精华,我们要传承。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医术也是日新月异,只有不断接受一些新的知识,和名家多交流,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

在许百轩的书房里,摆满各式中医药类书籍,桌上放置着一本本剪报,“以前没上过什么学,只能看书自学、钻研。”许百轩说,多年来,他已经阅读了中医药类书籍数万本。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主任王沛这样推崇许百轩:谦恭好学、经验丰富,治疗外科疾病很有独到之处,疗效较高。

▲温馨小贴士:夏季是皮肤病高发期,许百轩建议,饮食要以清淡为主,居住环境要保持干燥。过敏性皮质人群要注意不要轻易去尝试易引发皮肤过敏的物质,如食用某种海鲜、使用某些化妆品、染发等等。

传承国医精髓打造健康晋江

系列活动抢先看

■名老中医面对面

时间:3月下旬

地点:医院

主诊医生:郭为汀、杨锦凉、郭森仁、

洪天启、许百轩

■中医常识







































北京中医白癜风怎么样
北京中医白癜风怎么样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njingwang.net/zzbx/4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