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儿童常见的传染病有哪些?
儿童常见传染病有肺结核、病毒性肝炎、麻疹、风疹、腮腺炎、水痘、流感、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流脑,乙脑等。其中腮腺炎、水痘、流感及麻疹均具有极强的传染性。
2、什么是传染病免疫力检测?
通常是指检测体内疫苗相关抗体水平是否达到免疫成功值(国家卫计委有规定)或者最低保护滴度(WHO有规定),从而判断接种疫苗之后是否免疫成功,或者判断当前体内的抗体水平是否仍然具备保护力。
3、麻疹疫苗免疫效果如何认定?
临床曾对名11月龄至7周岁的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抗体均为阴性的儿童接种单剂M-M-RⅡ疫苗后,麻疹血凝抑制抗体阳转率为99%。M-M-RⅡ疫苗已在全球50多个国家使用2亿多人次。凡单一使用这种疫苗的国家,三种疾病的发病率均下降99%,同时由这三种疾病引起的并发症也下降。接种M-M-RⅡ疫苗后免疫力可持续11年,并非终身免疫!
4、有必要推迟接种吗?
如果是属于计划免疫的一类疫苗,请一定要按时接种。请各位家长按照接种本上规定的时间,对孩子进行免疫接种。对于非国家强制免疫接种的二类疫苗,如果需要接种,请应当按照正规程序,继续选择正规、大型医疗机构/防疫中心接种疫苗。
5、很久没流行的病,可以不打吗?
好久没出现的病症,并不代表消失了,不要因为这种病不常见,而不给宝宝接种。有些传染病,比如麻疹,会有大小年,不能因为好久没流行了就不打。
6、给孩子接种前,该做哪些准备工作?
接种前一天给宝宝洗澡,当天最好穿清洁、宽松衣服。
7、宝宝接种后后哭闹、烦躁是正常现象吗?
宝宝接种疫苗后出现轻微发热、食欲不振,烦躁、哭闹是正常现象,一般几天内会自动消失,密切观察,如果体温烧到38℃以上需要用退烧药;如果一直这样,反应比较强烈,医院。
8、宝宝发湿疹,是不是不能接种疫苗?
湿疹不严重的话,是可以正常接种疫苗的,但是要避开湿疹引起皮损的地方,找健康的皮肤注射就可以;如果全身都有湿疹,或者严重顽固性湿疹的急性感染期,就得延迟接种疫苗。
9、错估预约的接种日期,可推迟吗?
预防接种的大原则是不能提前接种,推迟接种不会降低接种效果,但这期间间人体没有足够的免疫力,会增加患病风险。
因此,预防接种应尽量按接种日期进行.
10、孩子咳嗽、流鼻涕,但没有发热,能接种么?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咳嗽、流鼻涕和轻度发热不是预防接种的禁忌。
不过,就像前面提到的,推迟接种不会降低接种效果,所以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没有必要一定按照预约的接种日期去接种。
11、孩子有过敏体质,可以接种疫苗吗?
相对于不接种的患病风险,接种的获益更大。过敏体质者接种后可加强观察,如果有过敏表现,可以及时对症治疗,一般不会对健康有影响。接种后发生严重过敏反应者,一般应避免再次接种相同的疫苗。
12、如何知道疫苗是否已失效?该如何检查?
对于像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和水痘这样的疫苗可预防疾病而言,血液检测能够确定接种对象是否已获得免疫力。世界卫生组织建议,若接种了过期疫苗或不当储存疫苗,应当重新接种。然而,如果儿童已经过了该疾病的风险年龄,就不用重新接种,也不用检测。若考虑重新接种疫苗,应咨询预防接种点的专业人员。
13、如果我的孩子接种了无效疫苗,他/她需要补种吗?
一般情况下,接种过期或不当处理的疫苗后,人体对疫苗针对的疾病可能不产生免疫能力,因此应该重新接种疫苗。重新接种疫苗是安全的,可以立即接种灭活疫苗,也可以在28天后接种减毒活疫苗。但是,由于不同疫苗可预防疾病在不同年龄阶段所产生的风险不同,所以不是所有疫苗都有必要重新接种。诸如麻疹、风疹、甲肝、乙肝和水痘等疾病,可通过血液检测了解儿童的免疫情况和确认是否需要重新接种疫苗。若考虑重新接种疫苗,应咨询预防接种点的专业人员。
14、疫苗与预防接种:接种疫苗后还会发病吗?
接种疫苗预防针对疾病的效果已得到充分肯定,但任何疫苗的保护效果都不是%的,个别受种者由于个体的特殊原因,如免疫应答能力低下等因素,可能导致接种后免疫失败。但大量的研究证明,即使接种疫苗后发病,相对于不接种疫苗者,其患病后的临床症状要轻很多。此外,如果接种疫苗时受种者恰好已处在该免疫针对疾病的潜伏期,接种后疫苗还未产生保护作用,所以接种疫苗后也会发病,这就属于偶合发病。
15、宝宝疫苗免疫程序应考虑哪些因素
中华预防医学会有关专家称,免疫程序是儿童预防相应传染病需要接种疫苗的种类以及接种的先后次序和要求。
免疫程序的制定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因素:
(1)传染病流行情况:包括传染病流行的种类、特点、强度、周期性、影响因素、年龄发病的危险性以及对机体危害的严重程度。
(2)免疫学因素包括:疫苗的生物学特性和免疫效果,如疫苗的免疫原性、免疫的持久性、各种抗原同时接种到机体,机体的免疫反应与免疫应答。
(3)当地实施预防接种的具体条件:如疫苗的供应能力、接种疫苗的成本效益、受种者承受能力,以及交通和经济状况等。免疫程序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疾病谱的变化、流行规律的改变以及新型疫苗的批准上市等,会进行适宜的调整。
赞赏